向职场年龄“门槛”说“不”

转自:人民政协报

近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公务员考试(下称“2025年国考”)报名告一段落。2025年国考公告提出的“对于2025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3年10月以后出生)”引发广泛关注。

为何35岁会成为职场的年龄分界线?这道就业的门槛,又该如何破解?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希望他们的真知灼见,能够让更多人勇敢地——

人生需要更多的可能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一场秋雨过后,校园里的小路上铺满了落叶。

清晨的操场人烟稀少,雨水汇聚成了一个个小水洼,把蓝天和白云包裹起来,高文敏朝着倒影中的自己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高文敏今年35岁,是该校一名全日制研究生三年级学生。“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漂’了10年,有点卷不动了,辞职回了家乡合肥,全力‘备战’,考取了研究生。”高文敏告诉记者。

“时隔10年,重新回到校园,感觉很不一样,也有非常大的收获。”高文敏最近正在忙着研究秋季校园招聘,“作为一名大龄应届毕业生,压力挺大的,大多数毕业生都比我年轻10岁左右。”高文敏坦言,“很多次应聘我还被问及了婚育问题。”

高文敏平日里结交了不少和她经历相似的大龄考生,“有上岸的也有还在备考的,大龄考研的理由各种各样,提升就业质量是主流原因之一,还有几位全职妈妈是为了证明自己。”

“原因各不相同,但我们都为了梦想勇敢了一次。”高文敏笑着说,“毕业就像把理想照进了现实,大家对前方的路多少有些迷茫,但依然坚定前行。”

最近,一条消息让高文敏和伙伴们为之振奋:近日2025年国考公告提出,对于2025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3年10月以后出生)。

“很多人虽然没有考公的计划,但这个消息还是让我们非常高兴。”在高文敏和伙伴们看来,这是一种打破“35岁门槛”的信号。

“35岁左右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大多数人都踏实肯干,而且我们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优势。”高文敏说,“所以真的希望得到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不会因为年龄就被拦在‘门外’。”

这个话题,同样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的关注。此前,她曾就此提交提案,建议取消公务员“35岁门槛”。“并非每个人都会在毕业时就做好完整的职业规划,很多人会选择先到企业积累经验,或者自己尝试创业。”蒙曼表示,一些人在思想较为成熟后想要“调转车头”,“我们应该给这些年轻人更多试错的机会,让他们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

蒙曼认为,部分国考年龄限制放宽到40岁,对各行业的招聘起到风向标作用和方向性指引,有助于消除职场年龄歧视。“只有打破年龄限制,才能让更多人才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从而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发展目标。”蒙曼说。

一封“大龄青年”写给委员的信

“全国两会期间,我们看到包括您在内的多位代表、委员为打破考公年龄35岁门槛提出了宝贵建议……”今年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又收到来自“大龄青年”的联名信。

“‘大龄青年’是他们信件的落款,这是由10余位青年联名完成的,连续多年两会前都能收到他们的来信。”吕国泉说,“他们在信中呼吁,希望能够营造更加宽松的用人环境,共同去除对年龄的限制条件,建设中大龄劳动者友好社会。”

写信人之一王明(化名)今年38岁,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大学毕业后我开始创业,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之后干过销售、代购、代理等工作。眼看孩子越来越大,我更期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发现自己已经没有报考公务员的资格了。”王明说。

“求职路上,也认识了很多像我一样的大龄求职者,偶尔我们会聚在一起琢磨做点什么。”王明决定和伙伴们一起,尝试给代表委员写封信。

“没想到吕委员很重视,很快就和我们取得了联系,与我们聊了很多。”王明告诉记者。

“职工权益问题本来就是我的本职工作,一直很关注。也很感谢这些青年人的信任,每次沟通都是一次深入的调研,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因为这样的缘分,吕国泉成了大龄求职者们的“代言人”,多次针对“35岁门槛”问题在全国两会上建言献策。

为什么35岁成了职场的一道坎?

吕国泉表示,1994年发布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提出,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年龄为35岁以下”。此后,这一标准也逐渐被部分事业单位采用。

“虽然很多民营企业对年龄没有特别的规定,但人事部门也更加喜欢35岁以下的求职者。”吕国泉说。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的巨大变化,职场中这样的年龄限制显然有其局限性和不合理性。”吕国泉表示,当下就业年龄链条拉长,加之现阶段职场流动性扩大,对于中年人而言,他们选择重新就业、报考公务员的诉求逐步扩大,因而该问题也被越来越多地关注。

“‘35岁门槛’,既不利于职工的权益保障,也不符合目前我国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大趋势,更不符合当下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政策要求。”在吕国泉看来,部分国考年龄限制放宽到40岁,对很多大龄求职者而言是利好消息,“但真正破除职场的大龄歧视,仍然任重道远。”

营造更加公平友好的就业环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35岁门槛”是有形的,但职场年龄焦虑却是无形的。

多位受访者告诉记者,他们对年龄的增长感到恐惧,“很多职位晋升、岗位流通的机会,在35岁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甚至一位28岁正在备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年轻人对记者自称“大龄考生”,“再不‘上岸’,即使未来考上了,发展空间也会受到很大限制。”

“每个人都会经历35岁。越来越多劳动者的焦虑,可能会强化他们的危机心态和消极预期,从而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吕国泉不无忧虑地说,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延迟退休政策也已落地,“如果职场还存在‘35岁门槛’,极易造成就业市场恶性内卷,以及就业市场人才的浪费与断层。”

对此,吕国泉呼吁,“破除这个职场‘玻璃门’,需要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合力纾解,多管齐下。同时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包括做好劳动法律法规的普法工作,引导劳动者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平等就业权益。”

记者梳理发现,为中大龄求职者“解套松绑”,政府和社会一直在努力探索各种途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中,就首次提出“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的相关表述。此后,每年的国考均有该要求,至今已施行10余年时间。

此外,从2023年起,大部分省公务员考试已明确将硕士、博士应届生年龄限制放宽至40周岁,新疆还将县(市、区)及以下机关职位的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年龄放宽到45周岁。

吕国泉告诉记者,如何保障职工的平等就业权益,也一直是各级工会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全国总工会针对35岁就业年龄限制问题进行了多维度的调研,且及时向人社部门等积极反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蒙曼表示,这些探索对于打破“35岁门槛”都释放了积极信号,有利于形成尊重中高龄就业者的良好社会风尚和积极心理预期。

“但同时也要看到,此次部分国考年龄限制放宽到40岁的做法持续引发热议,再次反映了广大职工对破解‘35岁门槛’的迫切呼声。”蒙曼认为,当下政策仍有一些“未尽之意”,“比如放宽只针对应届硕士和博士生,对于很多不具备该限制条件的大龄求职者而言,会感到失落。”

蒙曼建议未来应酌情再次放宽限制,在公务员行业率先消除35岁的报考“红线”。“这可以让青年人的职场规划更加从容。同时,放宽年龄限制也能够吸引更多有经验、有阅历的中年人才加入,为岗位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视角。”蒙曼说。

吕国泉进一步建议,用人单位还应持续完善职工培训机制,扩大中高龄劳动者教育资源供给,提供更多岗位技能、再就业培训等精准服务,提高其就业率和竞争力。他提出:“特别是针对受教育水平偏低、技能单一的中高龄就业困难人员,要推出更多帮扶措施,组织专家给予职业指导、培训项目推介和就业创业政策咨询等服务。”

“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法律制度保障,明确就业年龄歧视判定标准,增加监管处罚可操作性,对各年龄段劳动者给予平等就业保护,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将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吕国泉表示,要对用人单位有形或无形的年龄限制的做法,加强劳动行政监察和群众监督,加大惩处力度。

上一篇:考证机构的镰刀,终于还是挥向了年轻律师
下一篇:女性学历越高,生育水平越低?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