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血熬成光 | 一名普通教员的坚守

在国防科大气象海洋学院,有这么一名教员,多年来,他默默耕耘,用热爱点亮学员的求知路;他勇于担当,多次参加重大保障任务;他扎根国防,用青春诠释海天精神。他就是气象海洋学院教员卢晨晨。

01

深耕课堂:用热爱点亮求知路

今年9月10日是卢晨晨在教学岗位上度过的第17个教师节。这天,他的消息提示音频繁响起,其中一条来自已毕业五年的2021届学员乔笑川:“卢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在您这里不仅收获了课堂知识,很多东西在工作中也一直受用,我也要做一个像您一样的育人者。”每年教师节,这样的祝福都会从四面八方涌来,既有在读的学生,也有离校多年的“老学员”。

卢晨晨主讲的动力气象学课程,是大气科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这门课对数理基础要求较高,许多学员觉得枯燥难懂。卢晨晨认为,对于这么一门让学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的课程,不应该只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传递。课堂上,他倾注了满满的热情,经常耐心地带着学员一步一步地推导公式。

除了深耕自己的课堂,卢晨晨还乐于为同事“搭梯子”。作为动力气象教学团队的骨干成员,面对新入职教员在教学上的疑问和困惑,不管手头的工作多忙,他都会耐心地答疑解惑,推公式、讲案例、改PPT,甚至陪着他们一起听课、磨课。“我刚到教研室工作的时候,刘宇迪和程小平教员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上,不厌其烦地指导我,帮助我成长,如今我要把这个传统传承下去。”卢晨晨说道。

从教学新人到业务骨干,卢晨晨的成长轨迹里,藏着无数个钻研教材、打磨课件、优化授课方法的日夜,他将大量心血倾注于教学实践,用坚守与付出铺就了专业成长之路。他深知教学是“良心活”,本着对教学基本功的严苛要求和在知识钻研上的不懈付出,让他的课堂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为学生搭建起通往气象专业领域的坚实桥梁。

02

勇担使命:在风雨中筑牢保障线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临近暑假,接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气象保障任务的通知时,卢晨晨没有丝毫犹豫,转身投入到紧张的保障工作中。

当跟随学院首席专家张云总工来到北京后,卢晨晨才意识到任务远比自己想象的繁重。气象保障工作对数据精准度和时效性要求极高,他白天分析数据变化、预判天气趋势,晚上还要整理当天资料、制定次日工作计划,常常工作到深夜才能休息。办公室的灯光、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密密麻麻的观测记录,成了他那段时间最常相伴的“伙伴”。

有一次,需要前往一座山上安装气象观测仪器。出发前,天气预报显示当地有雨,为了不耽误任务进度,他们还是按时出发了。抵达山脚下时,雨势比预期更大,更糟糕的是,山上气温骤降,忙碌许久后,卢晨晨开始发烧。同事们劝他先下山休息,可卢晨晨却摇了摇头:“仪器安装不能等,保障任务容不得半点耽误。”他继续投入工作,仔细调试每一个零件、核对每一项参数,确保仪器精准运行。直到深夜,所有仪器安装调试完毕、数据传输正常后,他和同事们才下山返回。正是凭着这份坚守,在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气象保障任务。

03

扎根国防:以奉献诠释家国情怀

2017年,学院迎来重大调整——转隶至国防科技大学,工作地点从南京变更为长沙。转隶后,卢晨晨来到长沙工作,而最让他牵挂的,是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以及在南京生活多年的父母。

妻子原本在南京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父母也早已习惯了南京的生活环境,突然要离开熟悉的城市,对家人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当卢晨晨怀着愧疚的心情和家人商量搬迁事宜时,妻子却先开了口:“你放心去长沙,家里的事我来安排,不能让你因为家里的事影响工作。”

随后的日子里,家里几乎所有琐碎的事务都由妻子一人承担。当一家人终于在长沙安顿下来时,卢晨晨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感动与愧疚。妻子却笑着说:“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17年来,从南京到长沙,从青涩教师到教学骨干,卢晨晨在国防教育的岗位上坚定前行,背后是家人毫无保留地支持。这份跨越城市的陪伴,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温暖相守,更是对国防教育事业最质朴的奉献。

上一篇:退休历史教师变身“打碟少女”:一场打破刻板标签的“夕阳狂欢”
下一篇:师专三附小举办班主任成长沙龙活动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