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北京大阅兵的结束,以及中国福建舰航母成功弹射歼-35,美方也意识到,美国航母的优势即将荡然无存了,而且很可能在西太平洋成为活靶子,而在关键时刻,特朗普下定决心,要让战列舰回归。
“我们正在考虑‘战列舰’的概念。漂亮的六英寸舷侧,采用坚固的钢材,不是那种一旦被导弹击中就会融化的铝。”2025年9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弗吉尼亚州匡蒂科海军陆战队基地向数百名美国高级军官发表讲话时,出人意料地提出了重新启用战列舰的想法。
图为福建舰 资料图
而这个时间点,与中国官方宣布,福建舰成功完成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的首次电磁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是几乎同一周。
特朗普在匡蒂科基地的讲话,充满了对战列舰这一过时舰种的怀念,他特别提到已退役的衣阿华级战列舰,称赞那些大口径火炮“不是旧技术”,并强调“炮弹比导弹便宜”。特朗普还毫不掩饰他对现代军舰外观的鄙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美感的人,从美学角度来说,我不喜欢你们造的一些船舰。”他甚至讽刺现代隐形军舰:“他们说‘哦,这是隐形的’,那不是隐形,一艘丑爆了的船就没必要说是隐形的了。”
特朗普的怀旧情绪,与福建舰的技术突破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第三艘航母成功测试了三种型号舰载机的电磁弹射起降,包括第五代隐形战机歼-35和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
这一突破,进一步标志着中国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实现“代际跨越”。电磁弹射技术让歼-35能够以“满油+隐身构型”快速起飞,歼-15T则可以“满油满弹”升空,大幅提升作战效率。而到目前为止,就算是美国最先进的福特级航母,也没有攻克电磁弹射机会,而是采用较为落后的蒸汽弹射,这在作战效率上来讲就已经落后了一截。
而要知道,战列舰作为二战期间海上的霸主,具有史无前例的作用,而这次特朗普让战列舰回归,毫无疑问就是意识到现在海军力量以航母为主,要改变以航母为主的战法,这也让特朗普意识到,航母的优势可能不像二战结束之后那么大了。
另一方面,特朗普战的话,也是警告美国海军面临的深层危机,美国造船业曾经在二战期间创造“每天下水3艘军舰”神话,如今已衰落至全球商用船舶产能不到全球总量1%的境地。
相比之下,中国每年建造的船舶占全球总量的50%左右,造船产能是美国的上百倍。这一差距直接反映在两国海军现代化建设上。
而美国海军的发展,要么进度落后,要么预算超支,特朗普对美国海军一直是不满意,提出的“美国海军355舰计划”基本上也已经失败。而福建舰的快速进展表明,中国可能在短期内弥补与美国在航母能力上的差距。这也让美军航母优势荡然无存。
不过,我个人对特朗普的战列舰想法,持怀疑态度,原因很简单,全副武装的战列舰曾一度是海上力量的核心,但它们的时代已经结束。
美国军方预计,未来的作战海军将面临猛烈导弹攻击,水下和水面都有威胁,所以生存能力的在于,拥有一系列针对导弹和无人机的对抗措施,而战列舰的原始设计并不适合这种作战。
另一方面,战列舰的回归还面临巨大的成本和技术挑战,特朗普的梦想可能会耗资数十亿美元。战列舰最后一次真正开火,是在海湾战争期间,此后美国最后一批战列舰全部作为博物馆分布在全国各地。
而且与现代驱逐舰相比,战列舰的人员配置需求极高,效率却很低。随着航空母舰、潜艇和导弹的杀伤力和远程火力增强,战列舰迅速被淘汰。
俄罗斯改造“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核动力战列巡洋舰的经历,也说明了现代化改造老舰的困难,该舰耗时近三十年才完成改造,原计划多次推迟。
还是那句话,现代海战的核心,已从舰炮对决转变为体系对抗。空警-600作为“海空司令部”,能够构建远海预警指挥链路,大幅拓展预警探测范围,使航母编队对相关海域的控制从“阶段性存在”转向“持续性掌控”。
在这种作战环境下,战列舰的大口径火炮生存空间极为有限。而且虽然战列舰改装后可以搭载大量导弹,但现代海战不仅取决于导弹数量,还要看火力通道数。
即使战列舰搭载100枚导弹,如果一次只能引导20枚导弹攻击10个目标,其效果也有限。相比之下,现代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系统更为灵活高效。
不过,战列舰也“并非不能在现代战争中出现,只不过相对而言,各国都没有这个需求,就像F-14“超级大雄猫”计划,尽管技术潜力巨大,但F-18“超级大黄蜂”更符合时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