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掉的慢一点也是努力

来源:灰鸽叔叔

@E**叔:

我是穷苦出身的人,靠着自己的努力,现在收入稳定,但几年前眼睛坏了,导致我现在不去竞选职称,也不去想办法晋升。最近我发现这种做法已经影响到自己的孩子,他现在是小学五年级,很佛,学校点名让他参加的各种活动,他也是不情不愿,嫌麻烦。我是个凡事都要尽100%努力去做的人,看他这么佛我有些焦虑,我现在不知道,应该改变自己的焦虑,还是应该让他努力向上。毕竟他现在过的生活正是我以前一直奋斗的目标,到底应该改变的是我还是我的孩子?现在孩子成绩还可以,依然在班级前列。

首先祝愿您身体健康。眼睛不好这事儿,我也会有同感。我的视网膜也开过刀。而且我能感受到你的困难。因为这个很长的提问里,有一些语音识别导致的错别字。

这个焦虑,怎么说呢。我说实话了啊,您别生气——应该改变的是你啊。

有两个大概率可能存在的“误判”:

第一个,孩子没有“不努力”。到了小学高年级,眼看就要中学生了,你说孩子成绩在班级前列,但就是佛,我觉得他不努力,这不是督促,这是凡尔赛。

有天赋的孩子确实有。但哪儿来那么多天赋。他肯定是努力的,只不过努力得比较有效率——既没有通过“磨洋工”的方式“装努力”,也没有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硬努力”。

他的目标很明确:既然在这个阶段,学习成绩比较重要,决定我将来去哪儿读书,那我就抓这个“牛鼻子”;什么活动啊,班干部啊,如果喜欢,我就参与,如果不喜欢,那就不主动了。他不是“凡事都100%努力做”,而是“有选择的100%努力做”。腾出来的时间,去享受生活,或者把牛鼻子抓得更牢。

没啥不好啊。

第二个,我们大人也未必“懂努力”。身体不好,不去评职称,能定义成“不努力”“佛系”吗?谈不上啊。我眼睛不好,但还能为家庭提供收入,还能满足岗位的工作要求,很努力了好不好。不是只有不断晋升、不断加工资、不断往上爬才是努力,不往下掉也是努力,甚至于掉的慢一点也是努力。

另外,“穷苦出身”到目前的小康之家,肯定有自己努力的因素,但是不是只有努力?大概率也不是。它背后有时代的机遇,有生活的巧合,甚至也有贵人的相助。说句直白的,100%努力做有今天的成就,80%可能也有。也许留点力,身体就能更好些呢?

有时候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也许他这个状态,才是更完整的人生啊。

@风**者:

有什么低风险又能跑赢通胀的投资方式吗?

先说经验:我们普通人不要太纠结这件事儿。

再说答案:基本没有。

最后说原因。我到了大学,在学经济学原理,或者看经济学书籍的时候,对“通货膨胀”这四个字的理解,逐渐从讨厌变成了中性。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因为在中小学阶段,不管是历史课还是政治课,描述的都是通胀带来的惨状。什么金圆券乱印啊,带着一麻袋钱去买大米啊,民不聊生啊。等到后来,我才意识到,哦,我看漏了两个字:恶性,恶性通胀。

通胀本身就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在实践中,适度通胀政策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它对社会的推动,远比通缩大得多。我还会发现,通缩是可怕的,通胀也会带来烦恼,但它并没有那么糟糕。

你看,我小时候,万元户就是“大款”的标准,现在上海的平均月工资都超过了一万。小时候我们唱“捡到一分钱”,现在的孩子,一分钱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我要是在80年代存定期,在银行里一直放着,如果当时存一万,那存到今天,确实也有利息,我就算他每年500块利息吧,5%,很高了。四十年,利滚利,我乐观点算,到今天,连本带利我算四万吧。翻了四倍哦。数字变大了,购买力也亏大了。

这么干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不要都把钱存起来,要去消费,去投资,去用。只有用,才有生产,才有更多的就业。一点点地通过适度通胀,让低风险的理财“不划算”,市场上流动的钱就会多起来。如果普通人“低风险理财跑赢通胀”,那经济手段就输给了你……

咱们凭啥赢嘛!低风险的目标,就是“少输一点”,留一些托底的财产。去买金条也可以。要是谁和你说“我能跑赢”,别信。那应该是高风险。

@听**6:

直接说段子不行?非得写文本?

依然是关于讲稿段子的一个业务探讨。

其实我在做内容服务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疑问。确实有合作方认为,我们老板,或者我们的专家,很能讲的,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你不用提供完整的文本,给个框架或者灵感就可以了。

当然,这么干的主要目的是砍价。但也不是完全不合理。一般情况下,我会问演讲的场合和用途。

如果是一场线下沙龙,分享会,或者是TED,讲者的自身逻辑很清晰,控时能力也很好,这么做是有合理性的。如果是纯粹录播,后期比较强,说老子能把森林剪成盆景,也行。

但如果总时长要严控,现场有观众,甚至有可能是直播的——它极大概率需要1:1的文本。你所看到的互动、甚至失误,有相当一部分是设计好的。

这里要停一下,这里不能加“啊”,在文本和排练中都是设定好的。

对文本感到“无所谓”,我“张口就来效果也不错”的,99%真不行。我不觉得合作方能成为1%。就算是1%,那也是自己打磨了很长时间的腹稿,好比我们张口就来一段《悯农》,那不是没文本,是背熟了。

就好比乘车。一辆车的路线是规划好的,走哪条路,几个信号灯,大概多长时间,心里很清楚;另一辆车,司机说“哎呀大方向肯定没错”。正常的乘客还是会选择前一辆。它会更有效地到达目的地。

往小了说,你现在听到的(这篇文稿会在喜马拉雅读),也是我写完再说的。对吧。

猫主人:无星之夜家的鸡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上一篇:为什么国内还没出现世界一流商学院?
下一篇:趴睡变躺睡,当代学生还需要午睡吗?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