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就有“十五岁”?揭开宝宝“冻龄”科技之谜

11月17日,一则“湖南一婴儿一出生就15岁”的消息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并持续两天占据热搜排行榜。为何会存在一出生便有“15岁”的婴儿?这类婴儿的长期健康状况是否有风险?科技日报记者18日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第一问:婴儿为何一出生就15岁?

“经过4年多的随访、复诊,我们发现宝宝一直很健康。他的诞生与成长,表明了我国在冻胚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以下简称“中信湘雅”)副院长、生殖中心主任龚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龚斐所说的宝宝,正是热搜新闻的主角——诞生自一枚“沉睡”15年冻胚的男孩,他也是湖南省冷冻时间最长的冻胚试管婴儿。

医护人员对冻胚进行相关检测(资料图)。图片来源:中信湘雅

2005年,孩子的父母在中信湘雅做检查时发现,女方患原发不孕、双输卵管炎并梗阻,男方则是精子畸形率达98%,双方几乎没有自然受孕的可能。经会诊后,龚斐团队基于从母体获取的18枚卵子,为夫妇培育出了12枚优质胚胎。其中两枚胚胎当即移植回母体,助力这对夫妻于2006年诞下一对双胎姐妹。剩下的10枚胚胎,被医院存入了-196℃的液氮罐。

2020年,这对夫妻计划再添一名孩子。他们不仅要面对已有的生育问题,还面临高龄生育困难。“采取常规方案成功率极低。”中信湘雅生殖中心副主任唐奕说。

团队通过自然周期冻胚移植,对储存的10枚冻胚实施了全部复苏行囊胚培养,并择优开展了移植。2021年,被“封存”15年时光的胚胎受孕成功后降生。

第二问:怎么让冻胚低温无损?

中信湘雅生殖中心副主任顾亦凡介绍,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初期,冷冻保存胚胎主要采用缓慢冻结的方法,逐渐降低胚胎温度,直至达到液氮温度。但因胚胎细胞大、水分多,缓慢冻结易导致细胞内水分结冰而形成冰晶,刺破细胞膜损伤胚胎。

上世纪90年代,玻璃化冷冻技术诞生。这一技术先用高浓度冷冻保护剂将胚胎细胞内大部分水分析出,再将胚胎放入-196℃的液氮环境中。如此一来,细胞内部会形成玻璃化结构,避免冰晶形成,最大限度减少细胞损伤。

玻璃化冷冻技术让胚胎及卵子冷冻水平和复苏成功率得到大幅提升,胚胎解冻成功率高达95%以上,甚至接近100%。2000年以后,玻璃化冷冻技术逐步成为了胚胎冷冻的主流技术。

-196℃的超低温会不会冻坏胚胎?顾亦凡介绍,冷冻损伤主要发生在胚胎冷冻和解冻时,并非在液氮储存过程中。“事实上,胚胎冷冻在极低温(-196℃)液氮中,细胞代谢是几乎停止的。”他说,冻存中的胚胎可能会受宇宙本底辐射、液氮罐温度波动的影响,但在保存条件稳定的情况下,胚胎理论上能被永久保存。他建议冷冻保存时间控制在5年以内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

第三问:冻胚技术有何应用意义?

尽管已有很多研究证实胚胎冷冻技术相对成熟安全,但这项技术从发明到广泛临床应用的时间并不长,人们普遍关注冻胚试管婴儿的长期健康状况。

顾亦凡介绍,《冷冻胚胎保存时限的中国专家共识》提出,胚胎冷冻保存对冻胚移植妊娠率及子代出生缺陷率无显著影响,尚无足够证据证实胚胎冷冻保存时间超过6年对冻融胚胎移植安全性有影响。

此外,多项研究显示胚胎冷冻时间与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子代出生缺陷率等无明显相关性。影响胚胎成长为婴儿的主要因素为冷冻时胚胎的自身质量,和植入时的母体条件,特别是子宫内膜环境。

今年7月26日,美国俄亥俄州一对夫妇迎来了“30岁”的超级宝宝。他由一枚冷冻保存超30年的胚胎孕育而生,创下了全球冷冻胚胎成功诞生的最长时间纪录。“这主要基于‘必须’,我们并没有必要为了创造纪录而人为移植冷冻时间更长的胚胎。”顾亦凡说。

顾亦凡表示,冷冻胚胎技术最核心的意义是解决不孕患者的胚胎储存问题,助力提升单次取卵周期的累计妊娠率。此外,冻胚技术也是一种生育力保存的有效方式。譬如,有多余胚胎被冷冻保存的试管家庭,在不幸遭遇失独,或在国家生育政策放开后,想迎来二胎、三胎者,可选择解冻胚胎进行移植,避免重复经历促排取卵的艰难过程。对于高龄不孕不育家庭或有遗传疾病的家庭,冷冻胚胎也是最佳选择。

“同时也要看到,冻胚技术并非100%安全,这一技术还会面临长期储存的成本问题。不过总体而言,冻胚技术对生命孕育具有革命性意义。”顾亦凡说。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俞慧友

发布于:北京

上一篇:矫正孩子“地包天”越早越好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