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产集体暴跌,谁是罪魁祸首?

来源:吴晓波频道CHANNELWU

“4000点是收费站,停车场,风向标。不管你是上去,下来,还是停着不动,都是要收费的。”

“像今天这样的日子,我很庆幸自己把资金分散投资于黄金+微盘+红利+可转债+QDII+比特币上。因为这让我能够在六种不同的策略上亏钱。”

随着全球大类资产的连续调整,各大投资群内的投资者都坐不住了,各种关于股市、黄金、数字货币的段子满天飞。

尽管2025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牛市”,但是最近几天的调整,却让许多人,尤其是新手投资者感到十分地“肉痛”。

全球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黑天鹅作怪还是“不要慌,只是技术性调整?”

今天的文章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全球资产杀跌潮

先来看看让大家集体破防的全球各大资产走势。

影响最大的是美股。本周,它遭遇“黑色星期一”:道琼斯下跌1.18%,纳斯达克下跌0.84%,标准普尔指数下跌0.92%。三大指数均出现加速下跌走势。

周二,美股三大指数继续大幅度低开。截至目前,道琼斯指数已出现罕见的四连跌,最大跌幅为1.45%,标普最大跌幅为1.47%,纳斯达克指数跌幅一度扩大至2%。

技术派看图分析指出: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跌破50日移动均线,这是138个交易日以来的首次失守,释放出强烈的看跌信号。

另一大重灾区是加密货币。比特币从10月份的12.6万美元开始下跌,并一度跌破9万美元。

这不仅抹去2025年来的全部涨幅,而且下跌趋势仍在进一步加剧,一股恐慌情绪在市场中开始蔓延,甚至有人喊出加密货币市场正在“崩盘”。

亚太股市也没好到哪里去,昨日亚太股市全军覆没,其中跌幅最大的就是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跌幅高达3.22%,超过70%个股出现下跌,创下4月份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股和A股也同样出现下跌。昨日,上证指数下跌0.81%,收获三连阴,恒生指数下跌1.72%,也是连跌了三天,但纵观全球市场,表现已经算得上较为“坚挺”。

日本股市暴跌

有意思的是,作为风险资产的“竞争对手”——黄金,也没能扛住。

截至11月18日周四下午,伦敦现货黄金一度跌破4000美元/盎司,这是现货黄金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沪金主连收盘也下跌1.33%,连续走出“三连阴”。

换言之,不管是此前高歌猛进的科技股和加密货币,还是今年暴涨的避险资产黄金,所有资产类别都没能在这次抛售潮中幸免。

谁是罪魁祸首?

谁才是本轮全球资产杀跌的罪魁祸首?这个锅恐怕先得由美联储来背。

11月以来,美联储的降息概率出现了“过山车”。10月底美联储降息以后,市场普遍预期12月份美联储将继续降息,降息概率一度高达90%。

但近期,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等重量级官员接连发表鹰派言论,导致市场预期开始逆转,根据“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12月份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仅有44%。

宏观策略师Henry Allen认为,美联储的“鹰派转向”是市场近期剧烈动荡的主要因素。

从历史来看,过去10年间的大规模资产抛售,都是因为美联储采取了更加强硬的姿态。

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全球资本的流动性和资产价格。

比如预计利率将会更长时间保持高位,美元指数会走强。此外,借贷成本的增加会抑制风险偏好,对美国股市,黄金等其他非美资产造成压力。

由此造成的流动性紧张则会无差别地席卷所有资产。

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再次降息

除了美联储的锅,还有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那就是以英伟达为代表的“AI风向标”。

北京时间11月20日早上,英伟达将会发布第三季度财报。作为AI芯片的提供者和龙头股,英伟达的财报不仅代表着一家市值4.4万亿美元公司的业绩,同样可视为全球AI行业,乃至整个美股的风向标。

从财报前各大机构的动作来看,英伟达的处境非常不妙,甚至可以说一夜之间,全球都在“做空英伟达”。

硅谷著名投资人彼得·蒂尔旗下的对冲基金清空了全部的53万股英伟达股票,打响了戳破“泡沫”的第一枪。日本软银10月宣布卖出英伟达股票,套现58.3亿美元,而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也砍掉了自己持有的65%的英伟达仓位。

电影《大空头》原型投资者Michael Burry此前也大举买入英伟达的看跌期权。

市场担忧英伟达难以给出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财报,于是纷纷提前看空做空AI公司,从而影响了美股,乃至全球AI行业股价。

第三个原因自然是日本释放的“黑天鹅”。

近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或武力介入台海问题。中方随即展开强硬反制:外交部、驻日使馆等密集召见日方进行严正交涉。

随后,文旅部发布赴日旅游安全提醒,教育部同步发布留学预警,劝阻中国游客赴日。此举将重创依赖中国游客的日本旅游业。

受此影响,11月18日,日经225指数暴跌3.22%,创4月以来最大跌幅,资生堂、三越伊势丹、日航等消费与旅游相关企业股价大幅下挫。野村研究所预估,中国游客暂停赴日将致日本损失2.2万亿日元,拖累GDP下降0.36%。

此外,在经济方面,高市早苗正在考虑推行一项高达17万亿日元的大规模刺激计划。然而由于日本本身就是负债率高企的国家,这引发了市场对于日本债务危机的担忧。再加上日本三季度GDP下跌1.8%,美国关税导致出口收缩等影响,日本国债出现了罕见的大跌。

截至周二,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1.751%,创下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债券收益率越高,说明投资者抛售得越厉害,很显然,国际投资者针对日本国债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对于全球流动性而言,日本国债一向以低利率和稳定性著称,如果日本国债遭到抛售,这意味着日元“套利交易”的逐渐解体,再加上跨市场溢出效应的传导,将对全球流动性造成巨大影响。

千万不要小看日债对于全球市场的影响,策略师Albert Edwards甚至警告称,日本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可能引发“全球金融末日。”

何时能尘埃落定?

从目前来看,悬在全球投资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共有三把,但是它们最终下落的时间并不相同。

比如英伟达的财报将会在北京时间11月20日5点20分出炉。市场将会关心英伟达的AI芯片供应情况,AI订单是否依然强劲的明确信号。

瑞穗证券股票交易董事总经理甚至表示:“全世界最大、最重要的公司将发布财报,整个AI交易的成败都在此一举。”

巧合的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重要转折点同样是在星期四。

美国劳工部统计局(BLS)表示,因为美国政府关门而推迟的9月份非农数据,将于美东时间11月20日8:30分发布。11月21日将发布9月份实际薪资等数据。

众议院投票决定结束美国政府停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政府10月1日开始停摆,本次劳工部统计局并不能给出完整的经济数据,比如10月份的CPI数据就并不能确保发布。

此外,目前的美联储更加在意9月份失业率以及10月份非农就业率和失业率,所以就算是9月份非农数据在明天出炉,也很难让美联储做出“就业冷却”的判断。

所以,这柄剑,只会先落下来一半,剩下的,就得看美国劳工部补齐残缺数据的效率了。

至于日本方面,则是变数最大的一个。

因为高市早苗之前是安倍晋三的盟友,她推行的经济政策很像“安倍经济学”,而安倍经济学主张通过大规模经济刺激来推动经济增长。

但消息出炉以后,日元汇率的不断贬值,以及日本国债利率的上升,显然会给高市早苗带来压力,加剧日本的债务负担。

从外部来看,美国财长贝森特也敦促高市早苗,给予日本央行调整政策以应对通胀的空间。贝森特不同寻常的表态非常罕见,这意味着,日本最后的决策也将受到贝森特的影响。从而给本就复杂的日本货币政策,加入了新的变数。

目前,高市早苗决定,下周将和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进行会晤,探索未来政策的路径。所以日本未来的货币政策和路劲如何,就得看两个人谈得如何了。

A股能否重回4000点?

接下来,再聊聊大家关心的A股。

当下,沪指最低点已经跌至3926.59点,可以说距离3900点保卫战打响,只有一步之遥。那么,股民们一直盼望的4000点,我们还能夺回来么?

11月18日,上海,大屏显示股市行情

从上述的外部因素来看,美联储降息预期的降低对A股影响较大,美股下跌,亚太跟跌,A股承压的传导链条让后续A股的表现受到来自外部的压力。

从A股内部来看,指数也有调整的需求。

财联社认为,目前来看A股整体依然处于弱势整理结构之中,短线尚未出现明确的止跌企稳信号。不过随着指数下跌,市场短期风险得到了集中释放,且创业板和深成指已经跌至60日均线附近,有望得到一定支撑。

国信证券认为,随着年末行情的到来,市场往往会对“高低切换”有较高的关注度。年末资金倾向于切换投资市场至下一年度,并提前展开相关布局,这就导致资金出现调仓换股和“估值切换”。

此外,由于今年A股整体表现不错,部分机构由于出于年末考核等原因,四季度的持仓会更偏向于稳健。那么在调仓换股之中就会推动市场风格的切换。

当然,我们也无需对指数未来的表现过于悲观。

谈及A股后市走势,中金公司认为,各种因素短期尚不足改变中国股票的上涨趋势,预计2026年内外流动性总体维持宽松,为市场提供有利环境,建议明年上半年超配中国股票。

招商证券表示,股市上行斜率有所放缓,但并不意味着行情的结束;银河证券则表示,“在板块轮动中,可关注反内卷、红利等主题机会,其中科技主题可关注补涨细分及产业趋势的催化。”

而纵观各大券商的研究报告来看,绝大多数机构对A股的后市表现,都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还能避险么?

黄金作为“避险资产”,按理来说应该在股市大跌的时候逆势上涨,那么为何这次,“避险资产”也不避险了呢?

期货经纪公司Altavest联合创始人迈克尔·阿姆布鲁斯特认为:当股市等风险资产开始下跌时,市场流动性开始紧张,股市抛售导致追加保证金的需求。

此时,投资者会倾向于变卖黄金等盈利的资产筹集现金,这导致黄金这样的避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走势趋同。

黄金投资

我们再来看黄金的基本面,最近发生的种种大事,比如美联储降息预期下滑,美国政府43天停摆扰乱了关键经济数据的发布等等都限制了黄金短期内的上行。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美元指数强势将会加剧美元流动性的紧张,让投资者被迫抛售所有资产来换取现金。如果美联储继续维持鹰派政策,那么流动性危机将会蔓延至其他金融领域,甚至引发企业债务违约等系统性风险。

所以黄金变得不避险的根本原因,是它被当作现金变卖抛售。这也是市场正在进行一轮深层次的“流动性压力测试”的表现。

再说一个反常识的知识,我们一致认为的“避险资产”黄金,其实并不避险,相反,他是绝对的高风险资产。

从历史数据来看,黄金的波动性远超债券等固定收益率产品,遇到最近这样的黄金牛市,金价可以轻松翻倍,遇到熊市,跌幅也可以超过50%。

所以,虽然黄金拥有显著的长期价值,但是中短期来看却有很强的波动性,以及复杂性。谈到真正的避险资产,短期国债或者货币基金这类随时能够变现的现金等价物,才是真正的高流动性避险资产。

针对黄金未来的走势,瑞银策略师认为,黄金有望在2026—2027年间某个阶段创出500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

广发策略首席分析师刘晨明表示,黄金短期点位仍不低,且波动率较大。若无超预期因素刺激,预计伦敦金年底前将盘整震荡,2026年一季度后再创新高。

结语

“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长期是一台称重机。”

无论英伟达财报揭示的AI风向,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鹰鸽摇摆,还是日本的债务风险,都预示着在短期内,波动仍是主旋律。

但在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看来,市场的喧嚣和短期波动终将回归理性,那些真正拥有价值的公司和资产,最终会被“称”出其应有的分量。

毕竟,投资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穿越牛熊、抵御人性的马拉松,真正的优质资产和理性投资者,会在风暴之后迎来更广阔的天地。

本篇作者 |王振超| 责任编辑 何梦飞

主编 何梦飞 图源 VCG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上一篇:新规首例!仅用3天,证监会高效批复外资资格!
下一篇:沪指4000点一线遭遇三连阴,何时止跌?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