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柔性育人”遇上“创新驱动”:新西兰教育为留学生“打包”美好未来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陈全 实习生 聂希子】近日,2025中国国际教育展(CEE)在北京举行。今年,新西兰以“主宾国”身份亮相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并由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Education New Zealand)携手15所新西兰顶尖院校共同参展,涵盖了该国全部八所公立大学、理工学院以及多所顶尖高等私立院校。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局长阿曼达·曼路(Amanda Malu)、新西兰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陈荣恩(Ron Xavier)亲临现场,为广大学生和家长带来新西兰留学的最新资讯。

近年来,中新两国教育和人文交流密切,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新西兰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根据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的数据,2025年1至4月,共有63,610名国际学生在新西兰注册入学,同比增长16%;其中,中国学生占比高达36%,稳居首位。中国留学生对在新求学的体验也给予了积极反馈,曼路介绍道:“在我们的一项调研中,84%的中国学生表示对新西兰的留学经历十分满意。他们乐于融入当地社区,喜欢这里的生活环境与人际关系,更对各类教育机构提供的学习体验给予了高度认可。”这样的高满意度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新西兰教育政策友好、合作稳健的制度环境,创新驱动、面向未来的培养体系,柔性育人、关怀共生的价值取向。

政策友好、合作稳健的制度环境

新西兰以稳定、友好的教育及签证政策,为中新教育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新西兰移民局最新数据,中国学生赴新留学的签证成功率高达95%,在主要留学目的国中具有显著优势。针对留学生毕业后的发展路径,曼路亦做出说明:“完成学位后,学生可以申请最长三年的毕业后工作签证。这一点对中国学生愈发具有吸引力——他们希望在回国前先积累宝贵的海外工作经验。她补充道,在保持签证政策整体稳定的同时,新西兰政府近期也适度放宽了在读留学生的兼职工作时长,为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丰富社会联系提供了更多空间。

政策稳定性同样体现在高层级的中新双边教育合作之中,双方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共赢的指导理念。据陈荣恩介绍,2025年恰逢中新教育合作中最具标志性的三兄弟项目(Tripartite Education Cooperation Program)推出20 周年。该项目由新西兰大学和中国“双一流”高校共同参与,长期在教学、科研与人才交流方面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今年 6 月, 2025年度“三兄弟项目”最新获选院校名单公布,中新还签订了多项教育合作协议,合作方向涵盖教育、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等双方共同关注的重点领域。

“新西兰政府高度重视国际教育,将其视为增长计划(Going for Growth)中的关键部分。”曼路强调,“我们将持续探索新的合作机会,并进一步扩大与中国合作的范围。此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创新驱动、面向未来的培养体系

新西兰高度重视以创新驱动未来发展,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列为重点投资方向。陈荣恩认为,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正在重塑全球劳动力需求,“教育体系必须更快地响应时代诉求,培养能够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适应、创新、并茁壮成长的学生。”

他将这种教育上的变革总体归结为两个维度。一方面,新西兰正将人工智能、数字系统与核心STEM能力全面融入中小学与高等教育,尤其是在高年级阶段开设更深入的相关课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从传统的知识记忆转向培养批判性思维、伦理理解与创造性应用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会应对变化、理解变化、并在变化中找到机会。“我们鼓励学生不要只做AI的用户,而是希望他们未来成为主导AI发展的顶尖人才。”曼路则用一句话点明了人工智能教育的终极目标。

另一方面,新西兰政府正推动对高校的战略性科研投入,重点关注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合成生物学在内的前沿技术。“我们计划在新西兰建设一所先进技术研究院,以确保大学保持在前沿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陈荣恩指出,“这些举措不仅服务本国人才储备,也为来新留学的国际学生提供参与高水平科研的机会。”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新西兰长期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宗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就业力。陈荣恩表示,在新西兰,大学高年级课程与行业实践紧密衔接,理工学院则格外强调“在岗式学习”,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贴近职业场景的训练。同时,各类院校普遍设有完善的就业服务中心,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获取就业辅导,例如提供简历指导、模拟面试、行业实习匹配等服务。

柔性育人、关怀共生的价值取向

在前沿科技能力培养和就业力提升外,新西兰教育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深厚的人文价值,即聚焦于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全球视野等“软实力”的育人导向,以及以学生福祉为中心的全方位关怀体系。

“培养‘软技能’正是新西兰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从学前教育、小学、中学一直到高等教育都是如此。”曼路介绍道。新西兰教育模式聚焦于团队合作、项目式学习以及户外活动,以期帮助学生发展沟通能力和创新协作能力。在中小学阶段,课程选择高度灵活,学生可以同时学习科学、技术、人文等多领域内容,从而拓宽视野,培养全球适应力。“我们将新西兰本身描述为一个‘课堂’。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真实的写照。无论是攀登山峰、在海湾游泳还是坐在咖啡馆里,这些都是学习和教育体验的一部分。我认为,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公民。”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教育理念建立在安全、包容的社会环境之上。曼路强调,在新西兰,所有招收国际学生的教育机构都必须签署并严格执行《对国际学生指导与照顾之行业规则》(Code of Pastoral Care),以确保学生在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等方面获得充分支持。对低龄学生及其家长而言,这一高度安全且体系完善的保障机制具有格外强大的吸引力。正因如此,低龄留学已成为新西兰国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去年发布的报告中,约有8.3万名国际学生,其中24%就读于中小学,可见这一领域非常受欢迎。”陈荣恩补充道。

“在新西兰毛利语中,我们有一个词叫‘玛纳奇唐加’(Manaakitanga),它的含义就是热情好客和尊重他人。”曼路自豪地说,“学生关怀守则正是‘玛纳奇唐加’的具体体现。当你来到我们国家,作为东道主,我们有责任照顾好你,而在新西兰,我们对此非常认真。”

“国际学生之所以选择新西兰,不仅因为我们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球认可的学历资质,更因为新西兰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环境和包容的社会氛围,促进学生在学术科研、个人探索与文化交流等多个维度的立体成长,帮助他们在当代世界中具备杰出的适应力与创新能力。”曼路总结道。

深耕科学素养,厚植人文关怀,新西兰的独特魅力远不止如画的自然美景,更在于其教育的深度与温度,以及在此生发的一份份美好未来。每一颗远道而来的求学种子,都在这片沃土上蓬勃生长;每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交汇,都为中新教育合作搭建起坚实的桥梁。

上一篇:这些高校为何要为学生压减学分?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