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苏浩 卢志坤 北京报道
(东北制药园区外景 公司官网/图)
正处于业绩下滑期的东北制药(000597.SZ),再次因大额赔偿站上风口浪尖。
近期,东北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判令其向乌海市海南区双清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支付违约损失1645万元。
这起起源于2016年的合同纠纷案,耗时近十年终于迎来一审判决。为了解上述纠纷案件的具体细节及公司后续安排,《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向东北制药方面致函采访,其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会将采访函转至董秘处,待查看后再做回复,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公司方面进一步回应。
诉讼拉锯战
事件的根源要追溯到2016年,根据东北制药发布的诉讼进展公告,原告北京华德停车场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华德”)曾是东药乌海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乌海化工”)的股东之一。该公司起诉东北制药、乌海化工,并追加乌海市海南区双清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三人。
北京华德提出三项主要诉讼请求:判令东北制药与乌海化工共同赔偿经济损失5585万元;共同赔偿违约利息损失3171.73万元;承担案件受理费、保全费、评估费等全部费用,三项合计高达8756.73万元。
该案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审理过程。2023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法院曾作出民事裁定,驳回原告北京华德的起诉。随后,上级法院撤销一审驳回起诉的裁定,指令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此案。
2024年6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再次驳回原告北京华德的诉讼请求,并判令案件受理费47.96万元由原告承担。而此次经过审理,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部分支持了原告的诉求,判令东北制药支付违约损失1645万元,同时驳回了乌海双清的其他诉讼请求。
对于近年营收利润双双下滑的东北制药来说,这笔1600余万元的赔偿金相当于其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的37.8%。东北制药在公告中表示,鉴于此次诉讼处于一审判决阶段,公司将依法提起上诉,故该诉讼事项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业绩承压
事实上,纵观东北制药近两年的业绩表现,可谓每况愈下。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43亿元,归母净利润3.58亿元,同比增长2.34%;扣非净利润为2.6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1.60%。这一亮眼增长势头在2024年并未能延续。
2024年上半年,东北制药的营业总收入为75.03亿元,但到了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仅为54.78亿元,同比下降10.69%;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16.96%。分季度看,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营收16.25亿元,同比下降17.28%;单季度归母净利润4352.45万元,同比下降14.92%。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为40.8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0.78亿元减少19.57%。与此同时,应收账款高达22.51亿元,同比增长6.86%,占利润的比例达549.32%。
面对持续下滑的业绩,东北制药正寻求战略转型,尝试通过并购切入创新药赛道。
今年3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通过收购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成肽源”)70%股权,从传统化药向生物制药领域战略转型。这一举措旨在应对集采压力,进入细胞治疗第一梯队,布局CAR-T和TCR-T疗法新增长点。
鼎成肽源开发了针对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实体肿瘤的10余款TCR-T和CAR-T细胞治疗产品。预计2025年有一个新产品进入IND申报阶段,另一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然而,这笔并购交易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质疑。
据了解,鼎成肽源的核心管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未来仍需大量资金投入,短期内难以带来收益。同时,鼎成肽源自身负债高企,拆借款高达3.5亿元,并入东北制药后,这些债务将由上市公司承担。
(编辑:曹学平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