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大网红“割不动”消费者,竟是被“阳谋”算计了?

今年双十一完全没有了往年的热闹。网红主播倦了。除了李佳琦“被动”产生了一些话题,大部分网红就是按部就班地卖着货,脸上没有捞金的喜悦。消费者也厌了。消费者再次确认了一件事:双十一也不一定便宜,不买才是最省钱。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乌彦祖假正经

· · ·

“双十一”悄悄摸摸进行到一半了。

近期天猫、京东、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都发布今年双十一“首轮战报”了。具体数字不再罗列,无非是说多少个品牌成交额破亿、谁家成交量翻倍等。总之,就是不说总的销售额。

最重要的是,今年双十一完全没有了往年的热闹。

网红主播倦了。除了李佳琦“被动”产生了一些话题,大部分网红就是按部就班地卖着货,脸上没有捞金的喜悦。

消费者也厌了。消费者再次确认了一件事:双十一也不一定便宜,不买才是最省钱。

“双十一”这个商业形态是时候要变了,还是已经改变了?

1.

李佳琦哭喊退休、董宇辉淡逛新疆:今年双十一,顶流网红集体“躺平”了?/

作为公认的“带货一哥”,李佳琦从不缺席每年的双111015日,今年大促第一天,李佳琦直播间的访客人数、加购GMV都同比增长。

不过,当网友希望多搞点活动时,他一反常态地在直播间大吐苦水:

“美眉们没有几点钟答题,答案是什么?别搞了,你们真的是要逼着我退休了。真的每天做一个新的东西,让我用户来好好地参与,好好地玩,结果被那些营销号,跟那些帖子搞得我里外不是人。我也是个人,我不是个神。”

即便“猥琐发育”,李佳琦还是出事了。

1021日晚,淘宝突然停止“限时补贴”活动,和达人直播间淘金币加抵活动,那些没付尾款的商品瞬间贵了几十元。消费者自然选择退货,面对“退货潮”,李佳琦只能直播回应,“系平台自主自发行为,购买了无法退差价”。消费者很不满意。

第二天,传闻李佳琦“一夜之间亏损20亿”,李佳琦又不得不回应:“连续10年遭到类似黑料,希望停止这种造谣行为。”

网友说,今年的李佳琦略显疲惫,不敢喊全网最低价,也不敢高调营销“红包雨”。

现在唯一能在“咖位”上跟李佳琦竞争的董宇辉,也表现得淡淡的。

抖音双十一活动都开始了,他竟然还在镜头里说:“才十月份,大家说怎么就双11了?”

八妹去看了一下与辉同行的直播,除了在视频画面上方有“双11”的字样,商品标签和主播介绍环节,鲜少特别提及。

10月15日至今,董宇辉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开展活动,先后在新疆、陕西杨凌、广西、辽宁盘锦进行直播,推广当地产品。

其他一线网红也是“江郎才尽”。抖音千万网红@多余和毛毛姐吐槽,现在带货视频都没有新意,“杀价”“砍价”“假装闹掰”的套路都玩烂了,自己表演起来都觉得尴尬。

“双十一”为什么突然遭到大网红嫌弃了?

拿李佳琦来说,2022年和2023年双11预售首日,李佳琦直播间GMV分别为215亿元和95亿元,到了2024年和今年,干脆不公布成绩了,就简单说了一句“依旧领跑”。

这是“带货一哥”的表现,其他二哥、三哥...还不知道如何。既然赚不到大钱,谁还有心思挤破脑袋去烧头香?

当然,苍蝇腿也是肉,对于那些没赶上好时候的网红,双十一的流量还能喝点汤。但各种套路都用过了,怎么办?

八妹在前面文章中介绍过,现在很多网红为了卖货,改走“卖惨”路线了。比如,网红澳门Coco姐近期就表示自己被男朋友坑了,背负2000多万债务,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哭穷”戏码获取流量,然后把积压的库存拿出来卖。

但这个套路只能用一次,明年就不管用,甚至今年的“效仿者”就会被反噬。

双十一,再也没有能搅动市场,拥有商品“定价特权”的大网红了,其实平台也希望如此。

2.

双十一网红没落,

竟是一场“阳谋”?/

过去五年,李佳琦、罗永浩等头部主播曾是双十一的“流量发动机”,单场直播GMV破百亿的案例屡见不鲜。而这个过程恰恰是这些平台推广直播带货的过程,可以说是“互相利用”。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各大平台的流量都稳定了,甚至是触碰到天花板,留着“功臣”还有什么用?

在双十一这种促销节,头部主播议价权过高,服务和质量也不能保证。更不用说,这几年大网红带货翻车、偷税逃税的违规事件频发。平台的良性发展,包括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的《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在内法规的完善,都要求行业更规范。

于是,2024年,全体直播带货平台都在思考:除了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GMV,还能追求什么?其实就是说,大网红不能为平台提供优质内容,就知道带货,留着有什么用?

淘宝天猫提出“全域直播”策略,通过“店播+达人+品牌自播”分散流量;

抖音强化“兴趣电商”标签,通过算法将流量分配给垂类达人;

快手更直接,推出“川流计划”,对粉丝量50万以下的主播给予流量倾斜,对冲大主播的不确定性。

据《2025抖音电商店播趋势报告》,品牌自播已占平台GMV30%-40%。也就是说,平台扶植品牌直播的计划初见成效。没有大网红做中间商赚差价,平台赚谁的钱都一样,品牌也能赚钱,也有闲钱打造更好的品牌质量和形象,可以说,一箭双雕。

品牌直播毕竟流量小,看的人少,平台多给点时间,不就行了。

这几年,双十一开启时间越来越早。今年促销普遍从1015日开始,持续到1111日当天,大概28天。还有的平台从109日就开始抢地盘,足足延长到35天。

这对谁有利?还是品牌方这种需要细水长流的直播方式。网红巴不得双十一就一天,努努力播上24小时,然后美美数钱。

今年年中,辛巴第N次宣布退网,不再直播,连公司都全权交给妻子打理。算上辛巴,这两年“退网”“退休”的带货网红一大把,各平台根本不慌,大有“阳谋”得逞后的轻松感。

最近,很多大网红都称“挣不到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流量太贵了。比如广东夫妇给某洗衣液带货,卖出去7500万,但投流费就用去4000多万。加上洗衣液成本和直播间福利,血亏。

3.

消费者都不“激情”下单了,

双十一还能怎么玩?/

八妹今年双十一购买的东西已经到货了,纯粹是“补货”,甚至还差67元就凑够下一个满减都没有“凑单”。像八妹这样没有激情消费,更没有铺张浪费的人,还有很多。

双十一的套路,玩得够够的。举一个往年的例子:

某品牌精华平时售价599元,双十一推出“跨店满300减50(需凑3件)+店铺满600减80+平台满1000减150”三重优惠。若单独买1瓶,无优惠;凑3瓶总价1797元,跨店减150(300×5)、店铺减80,再用平台券减150,实付1417元,折合每瓶472元——总共省了127元。

看似便宜了一百多块钱,但被平台和商家“多层级优惠”的套路折磨下来,付出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其实真正的获得感并没有很强烈。还有,额外买2瓶精华暂时用不上,占地方不说,一不小心放忘了,赔大发了。

八妹多位同事表示,用不到,坚决不买。

关键,都2025年了,双十一不便宜的话题,竟然还存在。

1020日晚,随着消费者开始支付第一波尾款,类似情况还不少,“双十一 没便宜”话题成为热搜第一。用网友的话说就是,规则复杂、计算心累、实惠难寻,让不少人直呼“心累”。

消费者感觉“被背刺”的评论随处可见。

例如,某品牌耳机10月中旬标价999,双十一预售前悄然涨到1299,然后页面打出“双十一狂欢价1099元,直降200!”的标语。要结合平台补贴满减券,才能用999买到这款产品。

还有平台突然发优惠券的现象。

有人在直播间提前支付了某化妆品的定金,经过计算叠加优惠价格为300元出头,但当晚平台推出限时补贴政策,如果不用定金,直接用补贴下单,反而不到300元。

如果双十一再遇上“国补”,那更是乱套了。

网友说,想买某品牌的某型号冰箱。1015日之前限时国补后价格为2900元,双十一开始后价格变成3200元。商家优惠券、平台优惠券、定金、国补,怎么都不可能全给用上,算来算去价格最低组合方式也是2900元。于是发出灵魂拷问:这几天的等待算什么?

总结起来就是,等预售、抢红包、烧脑计算、凑满减、付尾款、退货...累个半死,回头一看省不了多少钱,甚至根本不省钱。大家可以去网上了解一下,好多人抱怨:

本来就是奔着省钱来的,结果证明在浪费时间,真咽不下这口气。

消费者对促销祛魅,大网红没有低价优势,平台也困在创造新的商业逻辑里。

“双十一”从里到外都需要“翻新”一遍了。

评论区聊聊~

下一篇:新政落地!这些商品以后也能免税了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