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最好牧场为航天 大漠深处写忠诚

内蒙古最西端,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这片11.46万平方公里的戈壁绿洲,在秋日的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芒。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从这里的东风航天城腾空而起,续写中华民族的九天逐梦之旅。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

从1958年那份关于导弹靶场的勘察报告获批算起,额济纳与祖国航天事业的不解之缘已延续六十七载。在这片承载着民族飞天梦想的热土上,不仅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更传颂着额济纳人“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动人故事。

为国让路,三迁家园无怨悔

1958年初春,一支神秘队伍来到额济纳草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元帅将导弹靶场勘察报告呈送党中央并获批准,新中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靶场落户于此。

消息传来,额济纳旗上下为之震动——靶场核心区正是旗政府所在地宝日乌拉,那是一片水草丰美的牧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了支持祖国的国防建设,1958年4月,额济纳旗政府毅然决定,将旗府从宝日乌拉迁出。

离开宝日乌拉时,林格日勒年仅六岁。

搬家那一天,她骑在马上,母亲林淑英和其他大人赶着羊群,周围有人骑马、有人骑驴,还有步行离开的。走着走着,林格日勒骑的马便停了下来,这个六岁的孩子使出全身的劲儿,也没能把它往前拉动一步。“羊也不愿意走,牛也不愿意走,牲畜们一个一个都往回跑。”林格日勒回忆道。

260户1200多名牧民带着7万多只牲畜,从那片世代居住、水草丰美的牧场转移到黑河下游。此后近12年的时间里,这些牧民在额济纳旗11万平方公里的戈壁、草原上辗转迁徙,经过宝日乌拉、赛汉陶来,最终来到达来呼布,留下了“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动人佳话,书写了我国国防建设史上一次伟大的搬迁壮举。

“我们的那些前辈也是英雄。”林格日勒说,“他们说‘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即使再艰苦,他们也无怨无悔。虽然没有拿过枪、没有搞过科技,但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他们愿意奉献一切。”

没有人计算过这片土地为航天事业贡献了多少亩草场,只有那首在草原上流传已久的歌谣诉说着那段历史:“拆掉蒙古包,赶着牛羊走,为了国防建设,我们无怨无悔……”

深情守护,筑牢航天安全网

在东风航天城西北40公里处的赛汉陶来苏木,老民兵根登正在整理草场。他家的牧场距离发射塔架只有数公里之遥,每次发射,他都是最近的“观众”之一。

这几年,每逢神舟任务期间,他都积极参与其中,动员东风着陆场周边牧民群众和牲畜安全转移。

额济纳“护航神舟”民兵分队共有50人,35周岁以下青年31人,占比62%,主要承担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回收过程中的群众疏散、国防教育、警戒封控、对空观察、安全防护、搜救回收、支援保障等任务。

“在这片美丽的草场上实现祖国航天梦,非常值得自豪。”又到了神舟号飞船即将起飞的日子,像根登一样,这些民兵分队的老兵们率先行动起来,带着青年队员逐一检查疏散路线,用多年经验指点着每个关键节点。

“02注意!西北方向发现轨迹!”“主伞已开!返回舱接近着陆场区!”

2025年4月30日13时08分,神舟十九号返回舱腾起金色尘云的刹那,戈壁滩上的通报声穿透朔风。当蔡旭哲等三名航天员踏出舱门,映入眼帘的除了专业搜救队,还有一群脸庞黝红、制服挂满盐霜的民兵——额济纳“护航神舟”民兵分队已在沙漠中坚守了36个小时。

巴图查干是一名退役军人,作为额济纳旗东风镇牧民,他已7次参与护航任务。

“不管酷暑严寒,我们往往需要巡逻几十公里,但看到航天员飞向太空,一切付出都值得。”他布满老茧的手轻抚着胡杨树干。他们熟悉这里的每一道沙梁、每一条干河床,他们是地面搜救的“活地图”。无论何时,只要任务需要,一声令下,立即集结。一位队员的妻子曾心疼地说:“他们啊,一听‘神舟’要回来,比当年自己接到入伍通知书还激动,半夜爬起来检查装备都轻手轻脚,怕吵醒孩子。那份劲头,跟在部队时一模一样!”

从守护通信线杆保障“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到构建备用保障体系完成28次神舟飞船发射回收任务,再到天地同心护航神舟平安归来,额济纳“护航神舟”民兵分队几代人数十年驻守航天发射场外围。他们以戈壁为纸、忠诚作墨,用担当作为诠释了忠诚,用牺牲奉献践行了使命,用青春热血印证着“最好牧场为航天”的铮铮誓言。

航天引领,戈壁绿洲展新姿

阿拉善人民与祖国一道见证了中华民族“摘星揽月上九天”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阿拉善盟各族干部群众中得到传承和发扬,这份自豪与荣耀,已成为专属阿拉善的航天印记。

在额济纳旗府达来呼布镇,以“航天”“神舟”命名的街道、广场、商铺随处可见。额济纳旗中学的学生们,每年开学第一课就是参观航天历史展览馆。学校的科技创新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火箭模型。

“我们这里的孩子,可能比大城市的孩子更了解航天知识。”额济纳旗中学思政课老师靳程骄傲地说,“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航天知识,更在心中种下了航天梦想的种子。希望他们以航天人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航天旅游已成为额济纳的亮丽名片。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先生告诉记者:“站在发射塔架下,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国航天的磅礴气势,而当地牧民讲述的航天故事,更让人为之动容。”

数据显示,近年来,额济纳旗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专程为航天城而来。“过去人们只知道额济纳有胡杨林,现在有更多人知道这里还是‘神舟的故乡’。”额济纳旗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蒋菊梅说。

星辰大海,再启新程

如今,居住在东风航天城周边的牧民,几乎每家都珍藏着一张与航天任务的合影。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孟格图嘎查牧民卫其勒格其家最显眼的位置,就挂着他与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的合影。

卫其勒格其在当地有个响亮的名字——“追星星的大叔”。

“第一次落在我家草场上的是神十二,后来神十四、神十五、神十六、神十七、神十八都落在这里。我家这块草场成‘宝地’了!”卫其勒格其在采访中高兴地说。在他看来,神舟飞船返回舱6次稳稳地落在他家草场上,既是一种神奇的缘分,更是一份巨大的荣耀。正因如此,他也踏上了“追星”之路,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航天迷”。

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神舟二十一号又将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这片热土飞向太空。阿拉善已做好准备,再次护航神舟远征,书写更多“神舟与额济纳”的动人故事。(阿拉善融媒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焦点访谈丨中国航天奏响新乐章 神二十一有接力更有突破!
下一篇:逐梦太空再启新程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