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出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这3件事父母尽量少做

杨博士说心理

你的身边有抑郁症患者吗?近几年,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都是青少年。

根据国民抑郁症蓝皮书(2022-2023年发布)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很多陪着孩子来咨询的父母,也很不理解。他们总是问:我拼命工作,让孩子衣食无忧,为什么他的心理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其实,一个心理阳光、健康的孩子,物质生活往往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关键在于TA的“内心”有没有被爱、自信和勇气所填满,有没有心理韧性去面对生活。

而想要培养出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少做三件事。

一、不要让学习成绩 成为孩子的唯一价值感来源

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所以总是以成绩要求孩子。

比如孩子考了第三名,大人不会给出表扬,反而问:“那第一是谁啊?第二是谁啊?”

如果孩子考的是第一名,大人还是会追问:“那全级第一是谁啊?你排第几?”

并且告诉孩子,一定要超过他们。父母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只有考得好,才会被父母认可。其它方面做得再好,也很难得到父母的赞赏或回应。

慢慢地,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根本不爱我,只是爱学习好的我。”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孩子在家长的逼迫和重压之下,很容易被逼出心理疾病。

泰戈尔说:“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心理阳光的孩子,背后也会有个阳光的家庭。父母能包容孩子,接纳孩子,他才能感受到爱,发展出健全的人格。

二、不要用爱的名义,控制孩子

我发现有的家长带孩子来进行心理咨询时,他们习惯为孩子包办一切。比如规定孩子在咨询的过程中,脚要怎么放,还为孩子披衣服、毛毯、递水等等。

可见在生活中,他们更是如此做的。

孩子不想喝牛奶,但妈妈却说:“不行,专门为你买的牛奶,你不喝,对得起我吗?”

父亲在每件事情上,也干涉孩子的决定。让他参加他不想参加的培训班。甚至会阻止孩子的社交。

有时候父母也会问孩子的意见,但孩子给出意见后,就会被挖苦,然后父母包办一切。

最后孩子会意识到,他什么也做不了主。所以他学会了妥协,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主见。

因此,他们常常说的是:“随便吧,我都行,听你们的。”

家长无处不在的控制,会导致孩子产生慢性压力。随着压力的积累,逐渐削弱孩子应对和化解压力的能力。

甚至孩子长大了,他的眼神空洞,沉默不语,神情呆滞。还非常依赖于他人,别人不给他指示,他就不知道该做什么。

他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要活着。他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

这就是北京大学教授徐凯文说的空心病。

即便他们成年后,看上去有所成就,但依然情绪低落,无法取得快感,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所以,父母不要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

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曾说:“一旦你将对方视为实现你目标的对象和工具,那么,不管你的目标看似多么伟大,你都对那个人造成了伤害。”

三、不要无视孩子的情绪

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一个人都会面对压力和一些不好的情绪。

父母对孩子而言,是有“情绪容器”的功能的。孩子有负面情绪,会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孩子这么做无非是想排解一下,发泄一下。作为家长,要当孩子的树洞,倾听孩子的想法。

但很多孩子的情绪,是被无视的。父母不仅无视,甚至还质疑、评判、比惨。

他总对孩子说:“你的责任就是把书读好,你能有什么压力?还不是玩手机到半夜闹的。”

孩子焦虑的时候,父母也说:“一个孩子焦虑什么?有我们上班焦虑吗?”

慢慢地,孩子就只好压抑自己的情绪,再也难以信任父母。

但这些情绪并不会消失,而是会淤积在心中,成了负面情绪的源头。

除了无视情绪,有的父母还会下意识地否定孩子。

你分享美食,他们会说都是“垃圾食品”。

你分享电影电视剧,他们就批评你“玩物丧志”,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明明是最亲近的人,明明是想通过分享拉近彼此关系,收到的却是比利刃还伤人的话。有时候,柔软的舌头也能挑断一个人的筋骨。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失望性隔离”。

它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当孩子一次次失望积累,就不愿意再跟父母接触,以免自身遭受伤害。

久而久之,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便会越来越淡漠。

到最后,父母又会想,为什么我的孩子如此冷漠?

其实今天的结果,都是过去的因。

当然,作为咨询师也特别理解父母。为人父母,本意上是为了帮助孩子,只是用错了方法。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而作为家长,要保持觉察与成长,不要让自己后悔。

作者:杨怡

上一篇:三年,我们共研一架低空飞行器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