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 王珊珊 吴晨
今年上半年,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投资)首次对外明确其类似于“平准基金”的市场角色,并通过大幅增持ETF显著提振了市场信心。随着2025年公募基金半年报全部披露完毕,中央汇金的ETF持仓明细已完整呈现。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末,以中央汇金投资及其子公司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资产)为代表的“国家队”,合计持有股票型ETF市值高达1.28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近23%。
来源:摄图网
上半年中央汇金投资整体保持稳定,未进行显著调仓;而中央汇金资产则成为增持主力,大举加仓股票ETF,截至6月底,其持有的ETF份额数量已达到去年底的1.58倍,其中多只宽基ETF获增持超过10亿份。
平准基金定位背后的信号
中央汇金首次明确其类“平准基金”的定位,这一官方表态背后传递了怎样的政策信号?这是否意味着其在市场稳定机制中的角色将更加常态化、制度化?
对此,金融科技企业常信科技CEO葛林波对中国工业报表示:中央汇金首次明确类“平准基金”定位,这一表态背后传递出多重关键政策信号:
一方面彰显了政策层面对资本市场稳定的坚定决心,尤其是在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市场情绪易波动的背景下,通过官方定调强化市场信心;
另一方面也释放出引导长期资本入市、优化市场资金结构的导向,结合央行再贷款等流动性支持,形成政策协同效应。
这一定位并非短期应急举措,而是意味着其在市场稳定机制中的角色将向常态化、制度化转变——从过往阶段性的危机干预,逐步转向有明确操作逻辑、定期信息披露、契合市场规律的稳定工具,未来可能通过细化估值触发阈值、明确增持规模区间等方式,让市场稳定操作更具可预期性。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青年研究员石少卿对中国工业报表示,中央汇金通过官方渠道提出这一定位,标志着其作为资本市场“国家队”的角色将更加常态化、制度化。央行同步表态支持,形成了以中央汇金为核心、央行流动性为后盾的多层次稳定体系。目前,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已形成常态化机制,这将重塑资本市场运行逻辑,为市场提供长期稳定预期。“中国版平准基金”的构建为股市提供了坚实后盾,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表示,
首先,使得政策层面对市场稳定的系统性制度设计进一步落地,中央汇金在资本市场中的职能与定位也更加清晰。
其次,标志着对市场的干预方式从之前的阶段性行政干预,逐步转向更具灵活性与精准性的市场化手段,政策工具的适配性显著提升。
另外,强化了“国家队”在市场非理性波动中的逆周期调节功能,通过中央汇金发挥稳定市场的效能,可有效稳定市场情绪、提振投资者信心。
综合来看,这一定位能进一步增强市场应对内外风险的系统性能力,且中央汇金的操作与央行流动性支持可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构建起有效的市场缓冲机制。有望通过制度化资金入市构建长期稳定机制,降低市场非理性波动,充分体现“稳市场、稳预期”的政策决心与行动力度。
中央汇金上半年大举增持ETF
2025年公募基金半年报披露完毕,市场高度关注的“国家队”主力——中央汇金的上半年投资布局也随之清晰。
据Wind数据显示,中央汇金继续大幅增持股票ETF。
截至6月末,中央汇金投资与中央汇金资产合计持有股票ETF份额达3756.34亿份,较去年底增加657.93亿份,增幅达21.23%;持仓市值总计约1.28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2362.12亿元,增幅22.73%,显示其对A股市场的坚定信心。
从持仓结构看,中央汇金投资仍集中于头部宽基ETF,出现在21只产品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且持仓标的与年初一致,未发生调整,合计规模达6677.45亿元。
其前五大重仓ETF均为市场核心宽基产品,依次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其中,对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持仓市值超过1420亿元,对易方达沪深300ETF也持有逾1065亿元,另三只ETF持仓市值均保持在800亿元以上,宽基龙头效应显著。
作为“国家队”的另一重要代表,中央汇金资产今年上半年持有股票ETF的数量及持仓名单也没有变化,依然位列15只股票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之中,合计持有份额达到1785.14亿份,接近中央汇金投资,期末持仓市值也超过6000亿元,达6123.58亿元。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央汇金资产持仓规模前五的ETF依次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和华夏上证50ETF。具体来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持仓市值最高,突破1500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紧随其后,持仓市值也超过1110亿元;其余三只ETF中,华夏沪深300ETF持仓逾860亿元,嘉实沪深300ETF超650亿元,华夏上证50ETF持仓市值也达到560亿元以上。
单只ETF份额增幅超百亿份
2025年上半年,中央汇金投资与中央汇金资产在股票ETF操作上呈现显著差异:中央汇金投资整体维持稳定,持仓基本保持不变;而中央汇金资产则积极增持,成为“国家队”入市的主力。
据Wind数据显示,中央汇金投资所持有的21只ETF中,有20只份额与年初持平,仅1只被减持逾9000万份。尽管操作谨慎,但因基金净值上涨,其持仓总市值仍提升60亿元。
中央汇金资产上半年则大幅加仓,持有股票ETF的份额合计增加658.86亿份,增幅接近六成。具体来看,其共增持12只股票ETF,其中4只获80亿份以上重点加仓: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获百亿份级别增持,持仓数量增加112.37亿份;华夏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分别获增持94亿份、89亿份、82亿份。
除了持续加码沪深300、上证50等蓝筹类宽基ETF外,中央汇金资产还增持中小盘与科创成长领域。南方中证1000ETF、华夏中证1000ETF、广发中证1000ETF等小盘风格产品,以及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等科创成长类ETF,均获得较多增持。
对此,葛林波表示,中央汇金采取“持续加码蓝筹ETF”与“增持中小盘、科创成长”并重的策略,本质是兼顾短期稳预期与中长期调结构的双重目标。蓝筹ETF如沪深300、上证50相关产品,普遍具备规模大、流动性强、股息率稳定的特点(2025年上半年沪深300指数股息率达3.8%),大额增持可快速锚定大盘、缓解核心资产抛压,起到“定海神针”作用。而中小盘、科创类ETF对应的中证1000、科创板50等指数,当前估值处于近三年低位,且覆盖“专精特新”、硬科技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契合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方向。这一策略反映出对当前市场的结构性判断:大盘需蓝筹托底防风险,而成长赛道已具备长期布局价值,二者并行可实现市场稳定与结构优化的平衡。
石少卿分析,此策略体现了其对市场结构的全面判断。
一方面,持续加码沪深300、上证50等蓝筹宽基ETF,旨在通过权重股稳定市场大盘,筑牢“压舱石”,防范系统性风险,传递长期价值投资信号。
另一方面,增持中小盘与科创成长领域,则反映了对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通过布局高成长性板块,激活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
这种“稳大盘+促成长”的双轨策略,既体现了对市场短期稳定的重视,也兼顾了长期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需求,表明“国家队”对当前市场估值分化、流动性分层等特征有深刻认知,正通过精准操作引导市场预期,推动形成“蓝筹搭台、成长唱戏”的健康生态。
来源:摄图网
高政扬对中国工业报表示,这一策略反映了对市场统筹兼顾稳定性与结构优化的考量。
一方面,蓝筹ETF作为A股市场的核心资产与核心权重标的,能有效支撑大盘估值中枢,起到市场“压舱石”作用。
另一方面,中小盘、科创成长类标的聚焦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领域,承载着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增持这类标的体现了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图,同时借助支持新兴领域激发市场活力。
聚焦36只ETF理由为何?
中央汇金基本投资与中央汇金资产两家公司持有的ETF数量相对集中(共36只),聚焦这些产品是因为其流动性好、规模大,还是与标的指数的代表性有关?
对此,葛林波分析,中央汇金选择聚焦36只ETF而非分散布局,是多重现实需求与战略考量的结果。
从操作可行性看,这36只ETF多为全市场“旗舰产品”,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超2500亿元、日均成交额超50亿元,足以承载单日百亿级别的增持操作,避免因大额交易引发市场波动。
从标的代表性看,它们覆盖了沪深300(经济晴雨表)、中证1000(中小成长主力)、科创板50(硬科技标杆)等核心宽基指数,合计覆盖A股总市值的70%以上,增持效果能直接传导至全市场。
此外,部分ETF如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精准对接国资委“央企市值管理”等政策导向,可通过市场化操作落实政策意图,实现稳定市场与引导资本的双重功能。
石少卿认为,中央汇金投资与中央汇金资产持有的ETF数量相对集中,主要基于流动性、规模及标的指数代表性三重考量。
首先,这些ETF多为沪深300、上证50等核心宽基指数产品,具备规模大、流动性强的特征,能够容纳大额资金进出而不引发市场剧烈波动,符合“国家队”稳定市场的操作需求。
其次,标的指数的代表性是关键因素——蓝筹ETF覆盖金融、消费等支柱产业,能精准反映宏观经济走势;中小盘与科创ETF则聚焦创新成长领域,与国家战略转型方向高度契合。
这种集中持仓既确保了资金运作效率,也通过指数权重股实现对市场核心板块的间接调控。
高政扬表示,核心原因在于这些产品具备高流动性、大规模容量与广泛市场代表性。
一方面,宽基ETF规模庞大、交易活跃,便于高效实施大资金部署,且其标的指数覆盖A股核心资产,具备高度市场代表性;
另一方面,部分中小盘与行业主题ETF能精准捕捉特定赛道的增长动能。
这种“核心+卫星”式的配置框架,既确保了汇金资金在关键节点的调控效能,又通过细分领域布局增强了组合韧性。
综合来看,既能高效实施大资金部署,又能全面向市场传递稳定信号。这种策略不仅提升了资金运作效率,还避免了对市场结构的过度扰动,同时强化了指数化投资的示范性和政策传导效果,最终实现“确保政策干预效率”与“降低对市场冲击”的平衡。
平准基金未来扮演何种角色?
从上半年市场表现来看,如何评估这超过650亿份的增持对稳定大盘、尤其是缓解小微盘流动性压力所起到的作用?中央汇金这类“平准基金”在未来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将扮演一个怎样的长期角色?
石少卿认为,中央汇金上半年增持超过650亿份ETF,对稳定大盘和缓解小微盘流动性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其增持蓝筹ETF直接支撑了核心指数,遏制了非理性下跌,同时布局中小盘与科创成长领域,有效改善了小微盘股的流动性困境,防止了市场结构性风险蔓延。这种精准调控既缓解了投资者恐慌情绪,也为市场注入了长期资金,增强了整体韧性。
来源:摄图网
展望未来,中央汇金作为类“平准基金”的角色将更加制度化。其长期定位不仅是市场波动的“稳定器”,更是资源配置的“引导者”,即通过持续增持与指数化运作,推动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促进价值投资理念普及。随着A股市场深化改革,其常态化干预机制将与政策工具箱形成合力,在防范系统性风险、优化投资者结构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助力资本市场从“政策市”向“成熟市”转型。
葛林波分析表示,从2025年上半年市场表现看,中央汇金超650亿份的增持起到了显著的稳定作用:在4-6月北向资金净流出120亿元的背景下,沪深300指数逆势上涨8%,市场波动率较一季度下降25%;中小盘领域,中证1000指数在汇金增持推动下,内资净买入额达85亿元,有效缓解了小微盘股的流动性压力。未来,这类“类平准基金”将扮演多重长期角色:
作为“流动性缓冲器”,通过建立“估值分位-增持额度”联动机制平抑非理性波动;
作为“结构转型引导者”,持续加码科创、绿色等战略赛道,引导资本流向新质生产力;
作为“生态塑造者”,以其长期持有(平均持有期超1.8年)的示范效应,带动险资、社保等中长期资金入市,逐步优化A股投资者结构,为市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高政杨表示,中央汇金超过650亿份的增持对市场,发挥了有效的“托底”与引导效应,大盘蓝筹板块在增持支撑下保持稳定表现,有效夯实了市场底部支撑,进而推动大盘中枢不断上移。未来,中央汇金这类“平准基金”在A股市场健康发展中将长期扮演“稳定器”角色,首先,可通过逆周期操作抑制市场非理性波动,在市场出现极端波动时发挥“缓冲”作用。
其次,可通过合理的投资配置兼顾双重目标,既通过增持核心资产实现稳定市场的效果。综合来看,中央汇金有望通过市场化方式平衡“市场稳定”与“资源配置效率”,助力构建更健康、理性的A股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