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心灵愈站 | 孩子抑郁了,父母应该怎么做?心理专家:多给孩子支持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5日讯 自从儿子查出抑郁,张女士时常崩溃,躲在房间里大哭。她一遍遍地问自己:“是不是我没把孩子带好,所以才让孩子遭这份罪?”甚至开始自责:“我是不是不配为人父母?”其实,孩子抑郁,不是当父母的失败。抑郁成因复杂,既和生物学因素有关,又和心理因素有关,比如性格、原生家庭、早年创伤等,还和社会因素有关,比如环境、压力。可以说,抑郁症是这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生模式=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因为是乘号,所以变数很多,特别复杂。因此,把孩子抑郁的原因全都归咎于父母身上完全不合理。

图片与本文无关

那么,孩子抑郁了,当父母的到底该怎么做?对此,纽扣家庭教育的心理咨询师韦荣梅建议家长们通过以下方式去改变。

社会是一个大整体,改变起来并不容易,而且需要时间。而父母作为单个的群体,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变动起来相对容易。这时父母要保持开放性,自我反思:我可以改变些什么。

1、最容易改变的,就是说话。

不能冲着孩子抱怨,质问“别人都好好的,咋就你抑郁了”“你怎么就不能像隔壁家孩子一样开朗”。孩子本来就心里难受,父母这么一说,就像往伤口上撒盐,让他更自责、更自卑,整个家庭也会陷入互相埋怨的恶性循环。所以,接受孩子现在的状态。不管孩子现在情绪多低落、行为多反常,父母都要明白,孩子不是故意这样,而是生病了。

2、给孩子支持。

很多人以为孩子抑郁是受到重大事件的影响,比如霸凌,父母离婚,被老师区别对待。实际上,在孩子的生存环境里,除了这些小概率的重大事件以外,更多的是每天的日常事件。正是这些在成年人眼里不值一提的日常事件,才是构筑孩子心理走向绝境的主要成分。当孩子无法从家庭得到支持,除了生生的忍耐,没有任何其他希望。如果他的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是如此,长期活在压抑和忍受中,那确实离抑郁不远了。所以,要在孩子未成年之前,特别是幼小的时候,给孩子很多的支持体系,包括物质和精神。避免在家中批评、指责孩子,也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抑郁症状,以免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定期与孩子进行开放、真诚的对话,是增进亲子关系,了解孩子内心想法的有效方式。在对话过程中,父母要放下身段,认真倾听孩子的感受,不打断、不评判,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

同时,父母要向孩子表达无条件的爱,让他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父母永远是他们最坚实的依靠。

闪电新闻记者 郝彬洁  报道

发布于:山东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