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率先宣布对六个国家的关税税率,为什么盯上文莱、摩尔多瓦等国?美国都从这些国家买什么?

特朗普关税新靶:六小国为何成美国贸易大棒牺牲品?

2025年7月,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自8月1日起对文莱、摩尔多瓦、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利比亚和菲律宾六国征收高额关税,税率从20%到30%不等。这一举措针对贸易规模微小的国家,如文莱和摩尔多瓦仅25%关税,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及利比亚高达30%,菲律宾则为20%。特朗普在致函中强调贸易逆差威胁美国安全,但这些国家无一敢强硬反击,暴露了其“柿子专挑软的捏”的策略,旨在展示保护主义姿态,却可能破坏全球贸易体系。

地缘棋局中的软柿子:为何选中六国?

特朗普政府选择这些国家,绝非偶然。资料显示,这些国家全是“小国弱国”,在美国进口总额中“连个零头都算不上”,但“没一个不是美国不敢欺负的”。特朗普习惯将关税作为谈判工具,专门针对“反击不到或不敢反击的国家”,以“树立典型”展示强硬。例如,摩尔多瓦“穷的叮当响”,伊拉克“油田还被美军占着”,这些国家无力反抗,成了完美靶子。地缘政治因素也推波助澜:文莱因与中国海上合作被“敲打”,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若即若离”,关税成了施压筹码。特朗普团队“精密计算过政治算术题”,每个税率背后都是“大国博弈棋盘上的卒子”,旨在极限施压,迫使其“上门求饶”。

六国贸易透视:美国买了什么?

文莱:石油富国的润滑油之痛

文莱虽“富得流油”靠石油天然气吃饭,但对美贸易额仅“几个亿美刀”,是“逆差国”。美国主要进口其润滑油和化工产品,此次被征25%关税,比4月传闻还高。资料指出,这或许因文莱去年与中国联合开发项目,关税暗含“敲打成分”,但贸易影响有限,文莱官方仅“软中带硬”表态评估影响。

摩尔多瓦:葡萄酒小国的生存危机

摩尔多瓦经济依赖葡萄酒出口,去年对美进口额“不到一个亿”。美国多次对其钢铁产品反倾销调查,如今加征25%关税,直接冲击其6月国际葡萄酒大会计划。资料描述,摩尔多瓦“没什么产业”,特朗普更威胁若报复“再加25%”,堪称“逮着老实人欺负”。该国反应“直接装死”,凸显无力应对。

产油三国:30%关税下的石油悖论

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和利比亚均被征最高30%关税,作为传统产油国,美国却“不稀罕它们的原油”。资料解释,美国页岩油开发已“自给自足”,伊拉克最惨——其油田“被美军占着”,出口“0元购石油”却需贴关税,非油产品再受打击。三国贸易规模小,但关税象征“政治算术题”,伊拉克靠石油美元度日,此政策“又挨一闷棍”。

菲律宾:贸易额大却成牺牲品

菲律宾是六国中对美出口额最高者,去年达141亿美元,主力产品为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和纺织品。仅被征20%关税,看似“特例”,但资料分析,这因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若即若离”,关税成“最好的敲打工具”。其反应最积极,立即宣布派贸易代表团赴华盛顿谈判,凸显贸易依赖。

特朗普的关税游戏:策略、意图与反应

特朗普在函件中强调“贸易逆差威胁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但这些国家“自己都弄不明白有何能力威胁美国”。资料揭示,其策略是“苍蝇小也是肉”,通过“极限施压的路数”展示强硬,类似“菜市场讨价还价”:先“往死里砍价”,等“摊主哭爹喊娘”再让步。商务部长吹嘘“今年已收1000亿关税,年底冲3000亿”,但放在美国“欠债30多万亿美元”的经济中,“只是零花钱”。各国反应分化:文莱评估影响“不想撕破脸”,摩尔多瓦无视,菲律宾谈判,伊拉克惨遭双重剥削。生效日期定在8月1日,特意“留出三周时间求饶”,暴露谈判本质。

潜在风险:短期收益与长期代价

这套关税政策被批评“破坏多边贸易体系”,尤其对中小国家“不公平”。资料警告,若将模板复制到美欧等大经济体,“通胀数据能直接蹦上月球”,经济学者测算“隐患不小”。特朗普团队“不吃这套”,但“所有精心计算的短期收益,都会变成意想不到的长期代价”。当前针对“小鱼小虾”,看似“美股微涨能糊弄”,但贸易沦为“政治筹码”时,“数字游戏成了最危险的权力游戏”,可能“把整个市场摊子掀翻”。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瞄准六小国,表面是保护国内产业,实则是地缘博弈的粗暴工具。这些国家贸易额微小,却承载了美国“MAGA优先”的象征性打击,暴露贸易政策沦为短期政治秀。长期看,这种“零花钱”式关税,恐引发全球反弹,代价远超眼前收益。当大国以强凌弱,历史终将证明:公平贸易才是可持续繁荣的基石。(约1650字)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