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至2日,海淀区“触界·未来朋友圈”科技文化营活动现场,最火网红人形机器人“宇树机器人”、最火文旅IP“黑悟空”与孩子们合影互动。 本报记者 王海欣摄
本报讯(记者 孙奇茹)逛街遇到机器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想不想见见未来的“劳动搭子”?5月1日,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畅想者大会”在五棵松万达广场举办。活动以“科技赋能劳动”为主题,现场设置9大未来劳动体验区,通过演示、互动等方式,向市民展示具身智能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增强公众对科技创新的感知与兴趣。
在工厂车间,工业协作机器人正精准抓取形态各异的零件;在手术室,毫米级精度的机械臂可以完成微创手术;广袤田间,农业机器人化身“作物管家”,通过光谱分析精准识别作物成熟度;机械仿生装置让下肢瘫痪者重获行走能力;仿生机器人更是将陪伴与服务推向新高度……如今,科技让人机关系正从“工具”变为伙伴。
在现场,配合各类机器人的体验式互动,工作人员设计的伴随式科普解读,带领市民们了解机器人背后的科技原理。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以“科技赋能劳动”为主题,邀请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与线下互动,共同探讨机器人技术对社会生产效率、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解读公众对机器人的种种好奇和疑问。
据悉,本次活动集科技展示、文化交流、产业促进为一体,通过活动举办还直接带动了餐饮、购物等商业活力,展现了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巨大潜力。下一步,海淀区将进一步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