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危机四伏:经销商维权、高层动荡与信任崩塌的连锁困局

2025年4月,曾以“黑马”姿态登顶新势力销冠的哪吒汽车,因一场经销商集体维权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维权视频中,经销商代表痛陈“打款未发车、售后停摆”,而原CEO张勇被曝离职前赴英国、公司累计亏损超180亿元、工厂停摆等消息持续发酵。这场危机不仅暴露了哪吒汽车的资金链断裂与战略失误,更折射出新势力车企在激烈竞争中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本文基于多方信源,梳理哪吒汽车的危机链条。

一、经销商体系崩塌:信任危机下的生存博弈

核心矛盾:厂商承诺未兑现,经销商资金链断裂。

根据维权经销商声明,自2024年9月起,哪吒汽车未按约定发车,导致部分经销商因预付款无法回笼而被银行追债。经销商提出三大诉求:赔偿运营损失、返还拖欠返利、恢复售后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维权代表强调“全国300余家经销商中仅20余家参与”,暗示更大规模的潜在风险。

数据支撑:2025年1月,哪吒汽车国内零售量仅110辆,同比暴跌97.76%,经销商库存压力与现金流断裂已成普遍现象。

二、高层动荡与战略摇摆:从“销量黑马”到“战略迷失”

人事地震:原CEO张勇被曝赴英,管理层分歧公开化。

2024年12月,张勇卸任CEO转任顾问,创始人方运舟“救火”接任。但张勇离职前办理英国签证、行踪成谜,引发外界对其“脱责离场”的质疑。内部人士称,张勇主导的低价策略与方运舟的全球化战略存在根本分歧。

战略失误:2023年起,哪吒放弃低价车基本盘,转向中高端市场推出哪吒S、哪吒GT,但两款车型年销量不足2.5万辆,导致资源错配。与此同时,依赖网约车市场的哪吒V、哪吒U因研发停滞丧失竞争力,2024年销量同比暴跌40%。

三、财务黑洞与运营停滞:180亿亏损下的“失血循环”

财务危机:三年累计亏损183亿元,偿债能力几近枯竭。

财报显示,哪吒汽车2022-2024年亏损额分别为45亿、68亿、70亿,2025年一季度销量归零加剧现金流压力。截至2025年4月,公司被执行总金额超1.6亿元,多家子公司股权遭冻结。

生产停摆:三大工厂(桐乡、宜春、南宁)自2024年底停工,供应链断裂导致配件短缺。上海研发团队从8000人裁至不足2000人,智驾部门解散、业务外包,技术迭代陷入停滞。

四、车主信任崩塌:售后断供与品牌价值归零

用户困境:40万车主面临“售后无门”。

经销商维权诉求中特别强调“恢复售后服务体系”,但现实是配件供应中断、App断网频发。社交平台显示,部分车主车辆故障后等待维修超两个月。

品牌贬值:哪吒V二手车残值率从2023年的65%腰斩至32%,车商将其列入拒收名单。品牌形象从“性价比之王”沦为“高危资产”,用户口碑彻底崩坏。

五、自救举措争议:债转股与海外“画饼”难挽颓势

化债尝试:2025年3月,哪吒汽车宣布与百余家供应商达成债转股协议,但该方案被质疑为“拆东墙补西墙”。小规模供应商未获邀约,仍需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款。

海外扩张疑云:泰国市场获100亿泰铢授信,但2025年1-3月海外销量未披露。经销商斥责“国外高调画饼,国内断粮寒心”,战略可信度遭质疑。

总结:系统性崩盘警示新势力生存法则

哪吒汽车的危机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战略摇摆导致产品线混乱、低价策略透支财务健康、管理层动荡加速信任流失。其案例为新势力车企敲响警钟——在资本寒冬中,缺乏核心技术壁垒与可持续盈利模式的企业,即便曾登顶销冠,亦难逃坠落命运。当前,哪吒汽车能否凭借“全球化+IPO”战略翻身尚存疑问,但留给其修复信任的时间窗口正在急速关闭。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