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出品|网易财经智库
编辑|杨倩 主编|杨泽宇
网易财经智库《C位观察》节目一一看C位大佬解读C位大事。独家对话智库头部经济学家、企业家、各个领域KOL,解读时下热议的财经和社会问题。
NO.057 对话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
近日,特朗普关税战引发全球市场关注。网易财经智库对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进行了深度专访。
60S要点速读:
1、中国没有必要通过贬值来应对关税,实际上外汇市场的一些操作可能也反映出这个看法。用贬值应对关税,本身起到的作用就有限,而且,中国本身的竞争力没有被削弱,过度贬值还可能在金融市场引发恐慌情绪,得不偿失。目前看,由于美元指数明显走弱,甚至跌破100美元关口,人民币汇率也受到支撑。
2、贸易逆差不是美国政府加征关税的核心因素,更多的是以贸易逆差为借口,逼迫其他国家包括中国进行一些让步。
3、总体看,不宜过度高估今年美联储降息预期。美国高关税可能提升国内价格水平,并且加强通胀预期;最新公布的4月美国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创出几十年以来的新低。而政策反复摇摆,也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造成需求下滑。
以下为访谈内容精编:
一、对世界及中美经贸局势的判断
网易财经智库:美国大量向世界借款,其他国家大量出口并购债的模式是否已到变革临界点?你的判断是什么?
沈建光:无论是周期还是结构上来看,美国经常账户大规模赤字并依赖账户融资的安排都可能发生变化。从偏短的经济周期的角度看,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无常”严重扰乱消费者、投资者预期,美国经济增速可能明显放缓,衰退风险也有所增加,其贸易盈余占GDP的比重将有所减少。从中期的结构性视角来看,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美国新财长贝特森能减少美国财政赤字,改善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美国的贸易赤字也可能回落。由于美联储持有外储的变动有限,贸易账户赤字的回落也会带动资本账户净流入的下滑。
但是另外一方面,由于缺乏有力的竞争对手等多方面的原因,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短期还难以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受到“特里芬困境”的制约,美元的高估以及其他一些结构性的因素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美国一定程度的结构性贸易赤字。当然,近期美国出现罕见的“股债汇”三杀,特别是美国通胀保值债券代表的美国真实利率上行,但是美元指数仍然下跌,可能说明国际金融市场对美元作为避险资产、储备货币的信心有一定动摇。未来的演化需要密切关注。
网易财经智库:在货币及经贸秩序的重构里,中国在全球经济再平衡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是什么?
沈建光:在美国贸易逆差可能减少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对于中国储蓄的吸纳能力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就要求中国必须提振内需,改善国内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一方面,中国必须通过改善收入分配、提升社保水平(包括显著增加生育补贴)、解除对一些服务业需求和供给的瓶颈,大力提振消费。另一方面,中国也应该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提升法治水平,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国内投资回报,以提振投资需求。
就短期而言,中国还需要针对美国的高关税推出一些提振总需求、缓解企业困难的应急安排,包括帮助一些出口企业转向国内市场。例如,京东集团已经宣布推出2000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未来一年内,京东将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出口转内销商品,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企业界的努力配合中央政府货币、财政等宏观政策及时发力、扩大内需,将有助于出口企业渡过难关。
二、如何看待中国对特朗普关税的反制?
网易财经智库:在不少经济体寻求与美国建立谈判的环境下,中国似乎走出了一条相对独立的应对道路,一方面,采取必要贸易反制措施;一方面,专心发展国内经济,我们看到陆续有提振总需求、农业强国等一系列专注于国内市场恢复和发展的政策;一方面,从商务部与美国企业代表会谈,向世界释放坚持多边主义的信号。这与2018年的应对有了显著不同,如何看待现有的应对措施,够不够?准不准?
沈建光:这次中国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施压,提前做出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说应对有力,特别是在反对美国贸易霸凌方面,取得了较大胜利。美国新政府加征对等关税毫无道理,甚至对英国这样对美国有贸易逆差的国家也加征关税,充分展现出什么是权力的任性。而作为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全球所有国家中最有底气和实力对美国提出反制的国家,中国首先采取了坚决反制的措施。欧盟、加拿大等一些经济体也跟随进行了反制。美国股债汇三杀,迫使特朗普妥协。这应该说是中国的胜利。
中国之所以有底气与特朗普进行斗争,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中国经过多年努力,在国内大循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关键领域的国产替代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提振内需方面,如李强总理所说,“已经作了充分估计,做好了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准备。”可以根据形势需要,推出新的增量政策,货币财政政策都有空间。
其次,在美国进行出口管制的情况下,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创新不断涌现,有力回应了在美国科技领域与中国脱钩情况下,对中国创新能力的质疑,体现出中国科技创新的生命力。
最后,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摩擦已经进行了七年,美国对华关税水平已经明显上升,但是中国对美国出口仍然维持在5000亿美元以上的水平,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也保持扩张,说明中国出口部门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当然,即使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霸凌色彩十足,中国政府继续坚持多边主义。不仅仅与美国企业进行座谈,和欧盟等机构保持协调,而且也不卑不亢的保留和美国政府对话的可能。针对特朗普有意与中国领导人对话,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明确表示,可以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情况下与美国谈判,“谈,大门打开;打,奉陪到底。”应该说既保持了原则性,也体现了灵活性。这两天,美国对中国出口的苹果产业链、英伟达产业链的一些产品进一步做出关税豁免,也表明可能在做出让步的情况下推进和中国的谈判。
网易财经智库:在此基础之上,A股在周一下跌后,9日走出了独立于世界股市的上涨行情,且当日即为关税生效日,且还有额外50%的关税加征。即便如此,A股也放量上涨,你对此的判断是什么?
沈建光:9日A股市场能够出现上涨,肯定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一方面是近期汇金公司增持、多家企业实施回购等因素对股票市场构成了直接支持;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可能也反映出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面对外部冲击仍有韧性的信心,来自于对于中国经济内循环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信心。
网易财经智库:除此之外,目前为止的应对措施中,金融政策也耐人寻味。(1)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8日突破到7.20以上,市场一度猜测我们有可能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应对关税成本。你怎么看这轮操作,以及人民币汇率应该在特朗普关税中如何发挥作用。(2)另一方面,此次“国家队”托底股市规模前所未有,从中央汇金、诚通大额买入ETF到国有银行、国资企业的增持表态,再到资本市场走势逆转的映射,超出投资者预期,你怎么看待这些举措效果的超预期?
我认为中国没有必要通过贬值来应对关税,实际上外汇市场的一些操作可能也反映出这个看法。用贬值应对关税,本身起到的作用就有限,而且,中国本身的竞争力没有被削弱,过度贬值还可能在金融市场引发恐慌情绪,得不偿失。目前看,由于美元指数明显走弱,甚至跌破100美元关口,人民币汇率也受到支撑。
国家队对股票市场进行托底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短期市场大幅下跌,容易因为羊群效应、金融加速器机制等触发金融风险,国家队出手有利于金融稳定;一方面,也体现出对中国资产价值的认可,向市场传递明确信心。
三、特朗普关税政策分析
网易财经智库:美国本轮对华加征关税的深层动因是什么?美国此时加征关税,是否与其试图缩小贸易逆差的紧迫性直接相关?
沈建光:我认为贸易逆差不是美国政府加征关税的核心因素,更多的是以贸易逆差为借口,逼迫其他国家包括中国进行一些让步。实际上,贸易逆差是美国经济存在一些深层次失衡问题的表象,而且关税政策可能也很难明显缓解美国的贸易逆差。例如,2008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之后,其货物贸易逆差一直维持在占GDP4%以上的水平,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当然,特朗普政府有可能希望通过加征关税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支持蓝领工人阶层。
网易财经智库:美国本轮关税不仅针对中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税率甚至更高,为什么?
沈建光: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处公布的文件,美国主要依据美国对某个国家的贸易逆差除以美国从这个国家进口规模来计算其关税税率。计算得到的结果使得越南、老挝等国家有更高的税率。
应该说这种计算方法完全不合理。比如,计算单纯考虑的是货物贸易,对美国有贸易盈余的服务贸易视而不见。
网易财经智库:美国通过此轮关税政策能否实现制造业回流?
沈建光:政策的效果有待观察。从历史上看,美国通过补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政策扶持,出现过丰田汽车在美国设厂等制造业回流成功的案例,但是更多的案例并不成功。
网易财经智库:如何看待市场盛行之观点“特朗普有意制造一场美国衰退”?
沈建光:这种说法没有道理,几乎没有经济学家会认同这个看法。经济衰退会造成一个国家资源闲置,降低整体社会福利。即使说特朗普为了更长远的利益,愿意牺牲一些短期利益,用关税也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网易财经智库:如何看待近日特朗普在关税上的让步?美债是不是特朗普的“命门”?
沈建光:如前面所介绍的,中国坚决反制,其他国家也有跟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大幅动荡,非常罕见的出现了股债汇三杀的局面。而且,如前面所说的,这种动荡的背后可能不仅仅反映出对美国经济滞胀担忧上升等周期性因素,还可能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美国信心动摇、对美元资产的风险溢价重估等系统性因素。
内外部的压力,最终迫使特朗普做出了妥协,取消了七十多个国家税率超过10%的“对等关税”。应该说,这是以中国坚决斗争的胜利。
这两天以来,美国对中国也进一步释放出了一些积极信号。比如,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苹果产业链的产品、英伟达产业链的许多产品进行了豁免。这表明特朗普可能进一步做出让步,并可能在此基础上推进中美贸易谈判。
网易财经智库:如何看待美联储今年的降息预期?
沈建光:总体看,不宜过度高估降息。美国高关税可能提升国内价格水平,并且加强通胀预期;最新公布的4月美国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创出几十年以来的新高。而政策反复摇摆,也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造成需求下滑。美国经济滞胀的风险在上升,美联储会面对进退两难的选择。
网易财经智库:中国应该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沈建光:中国还是应该坚持通过产业政策的措施弥补自身在关键供应链领域的短板,有力维护供应链安全。当然,在许多产能过剩的领域,中国应该尊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让市场出清能够顺畅进行,也可以缓解主要贸易伙伴对中国的批评。
网易财经智库:在盘活内循环方面,结合当前国际形势,你还有哪些建议?
沈建光:除了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之外,我认为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消费占比非常关键。一方面,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消费占比偏低,仍然有较大增长空间;一方面,服务业对应的核心生产要素是劳动力,其增长有利于劳动者报酬增长,有利于收入分配改善,有利于通过乘数效应进一步提振消费。
网易财经智库(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财经智库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