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航之翼
当下,民航业内卷得厉害。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供过于求。
因此,很大的呼声就是民航业要放缓飞机引进速度,各家航空公司要主动控制飞机引进数量,甚至要淘汰、减少飞机规模。
那么,我们看看3月份全民航客机引进情况。
2025年3月,国内航司共引进客机19架,其中:
宽体客机1架
窄体客机16架
支线客机2架
无退役飞机。
从航司引进情况来看:
南航引进10架客机
东航引进3架客机
国航引进1架客机
川航引进2架客机
春秋引进2架客机
华夏引进1架客机
翼哥对3月份各客运航空公司机队情况做个简单排名和分析。
注意:
1.以下均为独立承运人。
2.均拥有独立的承运代码。
3.以独立航空公司来统计,不是以航空集团范畴统计,比如山航、深航是独立承运人,拥有自己独立代码,因此国航不含旗下山航、深航数据,其他航司情况类似。
按照飞机数量,分成四个层级:
一、100架以上:大型航司
截至3月底,我国拥有100架飞机以上的大型航空公司共11家,其中:
央企3家
央企和国资合作4家
民营4家
1.东方航空(MU,662架)
中国三大航空集团之一,以上海为核心枢纽,国际航线网络覆盖广泛,机队规模位居国内前列。
2.南方航空(CZ,657架)
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广州为主基地,国内外航线均衡发展,国际货运业务突出。
3.国际航空(CA,523架)
载旗航司,星空联盟成员,北京枢纽辐射全球,国内干线网络密集,高端航线服务品质领先。
4.海南航空(HU,225架)
曾获Skytrax五星评级,近年聚焦主业重组,仍保持国际长航线与海南自贸港枢纽优势。
5.深圳航空(ZH,203架)
国航子公司,深耕华南市场,深圳主基地连接珠三角,商务航线与低成本模式并行。
6.厦门航空(MF,173架)
天合联盟成员,以前全波音机队,近几年引进A320系列飞机,连续多年盈利,专注东南沿海与东南亚航线。
7.四川航空(3U,206架)
西南地区龙头,以成都为核心,高高原航线技术领先,机上餐食令人印象深刻。
8.山东航空(SC,135架)
国航系区域航司,济南、青岛双基地,覆盖环渤海经济圈,支线网络密集。
9.春秋航空(9C,131架)
国内低成本航空标杆,上海基地辐射全国,单一空客机队,票价策略灵活。
10.吉祥航空(HO,102架)
全服务与低成本双品牌(含九元航空),上海虹桥主基地,国际航线快速扩张。
11.天津航空(GS,100架)
海航旗下,从支线转型全服务,天津、西安双枢纽,兼顾环渤海与西北市场。
二、50-100架:中型航司
中型航司共6家,民营航司3家,央企旗下3家。
12.上海航空(FM,88架)
东航全资子公司,专注上海虹桥国内航线,与母公司协同打造“沪上双品牌”。
13.成都航空(EU,81架)
国产ARJ21最大运营商,立足成都拓展西南支线,服务国产飞机商业化进程。
14.首都航空(JD,80架)
海航关联企业,北京大兴机场为主基地,侧重旅游包机与欧洲次级城市航线。
15.华夏航空(G5,77架)
中国支线航空领军者,CRJ-900机队连接三四线城市,政府补贴模式显著。
16.长龙航空(GJ,74架)
浙江民营航司,杭州枢纽辐射全国,货运业务起家,现发力全服务客运。
17.联合航空(KN,60架)
东航旗下低成本品牌,北京大兴机场低成本航站楼主力,票价亲民。
三、20-50架:小型航司
小型航空公司数量最多,为16家,占所有航司数量的39%。
18.祥鹏航空(8L,49架)
海航系低成本航司,昆明主基地,东南亚航线密集,主打旅游热点城市。
19.西部航空(PN,46架)
海航旗下低成本品牌,重庆基地辐射中西部,票价低廉,行李收费差异化。
20.西藏航空(TV,45架)
全球高高原运行能力最强,拉萨、成都双基地,服务西藏旅游与边防交通。
21.青岛航空(QW,38架)
青岛国资主导,全空客机队,青岛胶东机场为主基地,从民营转为国资。
22.昆明航空(KY,32架)
深航子公司,聚焦云南旅游市场,昆明枢纽对接东南亚,全波音窄体机队。
23.重庆航空(OQ,30架)
南航控股,重庆江北机场主运营,加密中西部干线,兼顾高原航线。
23.河北航空(NS,30架)
厦航控股,石家庄与北京大兴双基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
25.北部湾航空(GX,29架)
海航集团旗下,南宁为核心,布局中国-东盟航线,。
26.九元航空(AQ,27架)
吉祥旗下低成本品牌,广州基地深耕华南,以低价票策略吸引价格敏感旅客。。
27.瑞丽航空(DR,25架)
无锡国资接手后转型东部市场,原云南本土航司,现侧重华东支线。
28.东海航空(DZ,21架)
深圳基地全波音航司,早期主营货运,转型客运后争议频发,近年寻求品牌重塑。
29.奥凯航空(BK,21架)
中国首家民营航司,天津、长沙为双枢纽,兼营支线与干线,机队波音737。
30.多彩贵州航空(GY,20架)
贵州国资控股,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主基地,开发西部旅游资源,A320和ERJ190机型。
四、20架以下:微型航司
31.乌鲁木齐航空(UQ,17架)
海航与新疆政府合资,聚焦新疆内外联通,受地域限制明显,机队规模增长缓慢。
32.江西航空(RY,17架)
厦航与江西政府合作成立,南昌为核心,开通红色旅游航线,波音737机队+C909飞机。
33.福州航空(FU,16架)
海航集团旗下,主基地福州长乐机场,侧重海峡西岸经济区及对台潜在航线。
34.湖南航空(A6,15架)
原云南红土航空,迁至长沙后获湖南国资注资,定位中部枢纽,探索“航空+文旅”模式。
35.长安航空(9H,14架)
海航集团成员,西安咸阳机场为主基地,服务“一带一路”西北节点,机队规模受限。
36.桂林航空(GT,10架)
在爆发股权之争后,已脱离海航体系,目前独立运营,受桂林客流季节性波动影响大,近年运营持续收缩。
37.金鹏航空(Y8,10架)
海航集团货运转客运的试验品牌,上海为基地,尝试全货机改客机运营,未来将运营国产C919。
38.龙江航空(LT,9架)
黑龙江首家本土航司,哈尔滨基地,区域航线盈利能力弱,多次易主求生,注册地从哈尔滨转至南京,现在已转至太原。
39.天骄航空(9D,7架)
内蒙古国资企业,国内唯一纯中国商飞C909机队,主打边疆地区支线网络。
40.幸福航空(JR,6架)
B737与新舟60机型,受多种因素影响,发展停滞,规模缩小。
41.大新华航空(CN,3架)
海航集团历史品牌,现仅存象征性机队,业务基本并入海南航空。
中国航空市场呈现显著分层:
中国航空市场呈现“三大航主导、多层级竞争”格局,即:
国有三大航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海航系通过资本扩张形成多元矩阵,民营航司在低成本与区域市场寻求突破,地方政府控股航司则承担区域经济联通功能。
未来,需要进一步差异竞争,大型航司依托规模优势布局国际,中型航司深耕区域或细分模式(如低成本、支线),小型航司则依赖旅游资源发展特色航空,民航才能更好发展。
2025年3月客运航司机队规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