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我退伍去拜访战友,半路逮着个小偷,女失主给我一张神秘的纸条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夏日的县城热浪滚滚,刚刚退伍的李明站在拥挤的街头,身上的军装还未来得及换下。

"我就知道会遇到你,命运就是这么奇妙,"赵丽递给他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这是我的心意,请收下。"

李明接过纸条时,还不知道这将彻底改变他平凡的人生轨迹...

01

李明出生在华北一个叫石岭村的贫困农村。家里三个儿子,他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父亲李国强是村里的庄稼把式,母亲张巧云终日操劳家务,脸上的皱纹比同龄人多得多。

"又是一张嘴啊,"每当村里有人家添了男丁,李国强总会叹息一句,"咱们家三个小子,以后得准备三套房子,三份彩礼,愁死人了。"

李明从小就明白家里的困难。初中毕业后,他便没再继续读书,而是回家帮父母干农活。他个子高大壮实,力气也不小,但家里地少粮食紧张,常常吃不饱饭。

"明子,你看看你,都瘦成啥样了,"母亲心疼地看着他宽大的衣服下日渐消瘦的身体,"娘心里难受啊。"

李明只是笑笑:"没事,娘,我不饿。您和弟弟们多吃点。"

那年冬天特别冷,李明穿着单薄的棉袄在地里干活,手上的冻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疼得他直咧嘴。

村里的大喇叭里突然传来了一条消息,县里要征兵了。

"听说当兵有馒头吃,还有肉呢,"村里刚退伍回来的张大柱眉飞色舞地向大家描述部队的生活,"三餐都管饱,还有津贴。"

李明听了,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他回家后,和父母商量了这件事。

"当兵是好事,可咱家就你一个劳动力啊,"父亲犹豫地说。

"爹,您别担心,"李明认真地说,"我去当兵,不但能减轻家里负担,还能每月给家里寄钱。等我退伍了,说不定还能找个好工作。"

最终,李明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他参加了征兵体检,凭借健壮的体格顺利通过了。政审也没有问题,李家在村里一向老实本分。

1977年的春天,李明穿上了崭新的军装,告别了家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部队的生活比李明想象的还要好。虽然训练辛苦,但饭菜丰盛,每天都能吃饱。李明很快就适应了部队生活,并在训练中表现出色。

"李明,你小子不错啊,"班长王强经常夸奖他,"有股子倔劲,什么苦都能吃。"

王强是北京人,比李明大两岁,学识渊博,性格开朗,是李明在部队最敬佩的人。在王强的帮助下,李明学会了很多在农村学不到的知识。

第一年的津贴是每月9元钱,李明全部寄回了家。他给家里的信中从不提训练的辛苦,只说部队生活多么好,让父母和弟弟们放心。

第二年,因为表现突出,李明被提拔为班长。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当"官",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班长,但他倍感自豪。每个月的津贴也增加到了12元,他仍然坚持寄10元回家,留下2元作为自己的零花钱。

"李明,你应该考虑提干,"指导员李伟找他谈话,"你条件不错,有前途。"

李明心里也很向往,但他知道干部名额有限,竞争激烈。虽然他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军事知识,但最终还是因为文化课基础薄弱,没能通过考核。

这个结果让李明有些失落,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继续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

"别灰心,当兵锻炼人,"王强安慰他,"退伍后一样有出路。"那时的王强已经调到了总部机关。

三年的军旅生涯很快就过去了。1980年初,李明光荣退伍。临行前,指导员给他开了一份很好的鉴定材料,希望能帮他回地方后找到好工作。

"李明,回去后有什么打算?"战友们问他。

"先去探望一下王班长,"李明说,"他去年借给我60块钱,我得还他。之后再回家乡看看。"

王强去年休假回家,得知李明家弟弟生病需要钱,二话不说借给了李明60元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李明一直记在心上,打算退伍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还这笔钱。

就这样,李明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返乡的路。他先搭乘军车到了附近的县城,准备转车去北京找王强。

县城比他想象的要繁华得多,街上人来人往,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李明身上的军装引来了不少人的注目礼,这让他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正当他准备去询问去北京的车次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声。

"抓小偷!抓小偷!"

李明条件反射地转过身,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人群中迅速穿梭,而身后一位穿着朴素的年轻女子正在追赶,但明显已经力不从心。

多年的军事训练让李明的反应异常迅速。他快速判断了小偷的逃跑路线,抄近路几个健步就拦在了对方的必经之路上。

"站住!"李明厉声喝道,身体摆出格斗姿势。

那小偷显然没料到会突然冒出一个拦路的军人,慌乱之下想要改变方向,却被李明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抓住了后衣领。

"放开我!关你什么事!"小偷挣扎着,却挣脱不了李明有力的手臂。

李明不为所动,右手牢牢控制住小偷,左手在他身上一阵摸索,很快从他怀里掏出了一个女式钱包。

这时,那位追赶的女子也气喘吁吁地赶了上来。她约莫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身材瘦高,穿着一身简单的蓝色连衣裙,头发整齐地扎成马尾,脸上带着一副黑框眼镜,显得格外知性。

"谢谢您!太谢谢您了!"女子激动地说,"这里面有我一个月的工资和教师证。"

李明点点头,把钱包递给了她:"应该的,公民的责任。"

围观的群众开始议论纷纷。

"现在的军人真是好样的!"

"这小偷真是倒霉,碰上了解放军。"

很快,派出所的民警也赶到了现场,将小偷带走了。民警对李明的见义勇为行为表示了赞扬,还记下了他的名字和部队番号,说要给他的部队发感谢信。

等人群散去后,那位女教师仍站在李明面前,似乎有话要说。

"同志,真的非常感谢你。我叫赵丽,是县一中的语文老师。"她腼腆地说道,"如果不是你,我这个月就白干了。"

"不用客气,我叫李明,刚退伍。"李明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你是要去哪里?我看你好像在找路。"赵丽问道。

"我准备去北京,有个战友在那边。"

"北京啊,"赵丽点点头,"今天最后一班车已经开走了,要明天早上才有。"

李明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他不熟悉县城,也没地方住宿。

赵丽似乎看出了他的困境,略作思考后说:"这样吧,今天你帮了我大忙,我请你吃顿饭,算是表示感谢。"

李明本想婉拒,但看到赵丽诚恳的眼神,加上确实有些饿了,就点头答应了。

赵丽带他来到一家小饭馆,点了几个家常菜。两人边吃边聊,气氛逐渐融洽。

"你以后有什么打算?"赵丽问道。

李明摇摇头:"还没想好,可能先回老家看看。"

赵丽若有所思:"以你的条件,应该能找到不错的工作。现在国家正在恢复高考,你有没有考虑继续学习?"

"我?"李明苦笑,"我就初中文化,高考恐怕够呛。"

"别这么说,"赵丽认真地说,"只要肯学,什么都不晚。我见过很多复员军人通过自学考上大学的。"

李明没有回应,心里却被赵丽的话触动了。他从未想过自己还能上大学这种事。

饭后,赵丽似乎还有话要说,但看了看手表,露出了为难的表情。

"怎么了?"李明问道。

"没什么,"赵丽微笑着,"只是我答应了学校今晚批改一些试卷,时间有点紧。"她从包里拿出一张纸,写了几笔,然后折好递给李明。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赵丽说完,向李明道别后匆匆离去。

李明站在原地,手里拿着那张折好的纸条,心中充满了好奇。他慢慢展开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下一刻他顿时惊呆了...

"龙师附小赵丽,感谢您为我挽回损失,并赞赏您的无私,希望这份求职推荐能帮助您。"

推荐信?李明有些疑惑,他翻到纸条的背面,看到了更多的内容。

"兹推荐李明同志到县教育局工作。李明同志曾服役于人民解放军,表现优秀,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工作能力。现因县教育局扩招,特推荐李明同志前往应聘。"

落款是"县一中语文教师 赵丽",还有一个他不认识的名字:"县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陈国华"。

李明惊讶地看着这张纸条,他不明白赵丽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张推荐信,更不明白她为什么要给自己。他本能地感到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隐情。

02

第二天清晨,李明早早地起了床。他本打算直接去北京找王强,但那张神秘的纸条让他改变了主意。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决定先去县教育局看看。

县教育局位于县城中心的一栋四层小楼里。李明来到这里时,已经有不少人在等候办事了。他不知道该找谁,只好向门卫打听。

"我想找陈国华同志,"李明腼腆地说道,"我有一封他的推荐信。"

门卫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看到他身上的军装,态度明显友善了许多:"陈科长在四楼办公室,你直接上去吧。"

李明按照指示找到了人事科办公室,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李明推门而入,看到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正在伏案工作。

"陈科长您好,"李明站得笔直,"我叫李明,是刚退伍的军人,有一封推荐信想请您过目。"

陈国华抬起头,看了李明一眼,示意他把信递过来。接过纸条后,陈科长的表情从疑惑到惊讶,再到恍然大悟。

"原来是你啊,"陈国华站起身,热情地握住李明的手,"赵丽老师已经和我提到过你了。坐,请坐。"

李明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顺从地坐下了。

"赵老师昨天晚上给我打电话,说你帮她抓住了小偷,挽回了损失,"陈国华笑着说,"她说你是个品德高尚的退伍军人,正好我们教育局最近在招人,特别是需要一些有组织纪律性的同志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李明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心里对赵丽的热心帮助充满了感激。

"我没什么文化,只有初中毕业,不知道能不能胜任。"李明诚实地说。

陈国华摆摆手:"现在国家正在恢复高考制度,我们需要的是能为教育事业付出努力的人。你在部队表现优秀,这比什么都重要。况且,我们也不是要你去教书,而是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经过详谈,陈国华向李明介绍了工作的具体内容:县教育局正在组建一个校园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协调全县各学校的安全工作,预防校园欺凌和外来危险人员闯入等问题。李明如果愿意,可以成为这个小组的成员,月工资48元,还有宿舍提供。

这对李明来说是个意外之喜。他本来只是打算去北京还钱,之后回老家找工作,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机会。

"我很感兴趣,但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李明说,"我答应过去北京看望一位战友,还他60块钱。"

"当然可以,"陈国华理解地点点头,"你处理完个人事务后随时可以来报到。这个岗位我们会为你保留两周。"

李明感激地接受了这个提议,从陈国华办公室出来时,心情无比激动。他决定先去探望王强,还了钱后再回来上任。离开教育局前,他特意询问了龙师附小的位置,想去当面感谢赵丽。

龙师附小是县里的一所重点小学,位于县城西北角的一个安静的小区内。李明来到学校时,正好是下课时间,操场上到处是欢快奔跑的孩子们。

他在教学楼前问了一位老师,得知赵丽这会儿应该在办公室。按照指引,他来到了三楼的语文组办公室。

敲门进去后,他一眼就看到了赵丽。她正低头批改作业,认真的样子让李明不自觉地多看了几眼。

"赵老师,"李明轻声唤道。

赵丽抬起头,看到李明,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李明同志,你怎么来了?"

"我是来谢谢你,"李明真诚地说,"刚才我去了教育局,见到了陈科长。"

赵丽的脸微微泛红:"我只是举手之劳,你昨天帮了我大忙,我理应回报。"

两人聊了一会儿,李明得知赵丽不仅在县一中教书,还在这所小学兼课,非常辛苦。她是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支援边远地区教育而来到这里的。

"你真的决定留下来工作了吗?"赵丽问道。

李明点点头:"陈科长说可以给我两周时间处理个人事务,之后就去报到。"

"那太好了,"赵丽笑着说,"我们以后就是同事了。"

李明突然想到了什么:"赵老师,你认识陈科长?"

赵丽略显尴尬地解释:"陈科长是我们学校的校董之一,经常来学校视察。昨晚我给他打电话,提到了你的事,他说正好教育局在招人,所以..."

李明恍然大悟,心中对赵丽更加感激。

告别赵丽后,李明乘坐长途汽车前往北京。一路上,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赵丽的身影,以及她那双诚挚的眼睛。

03

北京比李明想象中更加繁华宏大。虽然他在部队时听王强讲过很多关于北京的事情,但亲眼所见的震撼感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期。

按照王强给他的地址,他来到了东城区的一个四合院。敲门后,出来的是一位中年妇女,正是王强的母亲王淑芬。

"阿姨好,我是王强的战友李明,来看看他。"李明礼貌地说道。

王淑芬热情地将他迎了进去:"强子经常在信里提起你,说你是他最好的战友。他现在不在家,去单位开会了,应该下午就回来。你先进来坐坐。"

王强的家不算大,但非常整洁。李明被安排在客厅里,王淑芬给他倒了茶,又拿出一些点心。

"吃点东西垫垫肚子,中午留下来吃饭。"王淑芬亲切地说。

正聊着,门口传来了脚步声,王强回来了。看到李明,他惊喜地叫道:"老李!你怎么来了?"

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重逢的喜悦溢于言表。

"我刚退伍,特意来看你,顺便还你60块钱。"李明从口袋里掏出钱,递给王强。

王强连连摆手:"什么还不还的,咱们是兄弟。"

在王淑芬的坚持下,李明留下来吃了午饭。席间,王强告诉李明,他已经在总部机关工作了,条件很好,还分了一套小房子。

"老李,你有什么打算?"王强问道。

李明把在县城遇到赵丽和去教育局的事情告诉了王强。

"这是个好机会啊,"王强鼓励道,"现在工作不好找,你能有个稳定的工作已经很不错了。"

"这都是托了赵老师的福,"李明感慨地说,"她真是个好人。"

王强意味深长地看了李明一眼:"听你提起这个赵老师的语气,好像对她有些特别的感觉啊?"

李明顿时红了脸:"没有的事,我们才刚认识。"

王强哈哈大笑:"看你这样子,肯定是有点意思的。老弟,抓住机会啊,人家姑娘愿意帮你,说明对你印象不错。"

李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但心里却不自觉地泛起一丝甜蜜。

王强留李明在北京住了三天。期间,他带李明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两人谈天说地,情谊更加深厚。

临别前,王强硬塞给李明一百元钱:"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拿去买点衣服什么的,别总穿军装,显得不合群。"

李明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了。两人约定有空常联系,之后依依不舍地告别了。

回到县城后,李明直接去了教育局报到。陈国华见他回来了,很是高兴,立刻安排他办理了入职手续,并把他介绍给了校园安全管理小组的其他成员。

工作很快步入正轨。李明负责协调全县十几所中小学的安全工作,经常需要去各个学校巡视,检查安全隐患,处理校园纠纷。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很有意义,让他感到充实。

工作中,他经常能见到赵丽。由于他负责的学校中包括县一中和龙师附小,他们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每次见到赵丽,李明的心就会不自觉地加速跳动。

赵丽对待学生非常用心,上课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李明经常在暗处观察她教学的样子,被她的热情和才华所吸引。

一天下午,李明在龙师附小检查完安全设施后,遇到了刚下课的赵丽。

"李组长,工作辛苦了,"赵丽微笑着和他打招呼。

"赵老师好,我刚检查完学校的围墙和门窗,还挺安全的。"李明回应道。

"你看起来有些累,要不要去我办公室休息一下?我刚泡了茶。"赵丽邀请道。

李明欣然接受了邀请。在赵丽的办公室里,两人闲聊起来。李明发现赵丽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书籍和学生作业,还有一些自制的教具。

"你真的很热爱教学工作,"李明由衷地赞叹。

赵丽点点头:"教书育人是我的梦想。虽然条件艰苦,但看到孩子们一天天进步,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我也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李明说,"能保护这些孩子的安全,感觉很有意义。"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眼中都流露出了欣赏和理解。

就这样,李明和赵丽的关系逐渐亲密起来。他们经常一起吃午饭,有时候下班后还会一起散步。李明了解到赵丽是家中独女,父母都在北京大学任教,她毕业后本可以留在北京,但选择了来到这个偏远的县城支教。

"我想去真正需要我的地方,"赵丽这样解释她的选择,"北京的好老师太多了,而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李明更加敬佩她。同时,他也渐渐对赵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04

时光匆匆,一转眼半年过去了。李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被提拔为校园安全管理小组的副组长。他的月工资也增加到了56元,生活条件逐渐改善。

他定期给家里寄钱,还写信告诉父母他在县城找到了稳定的工作。父母非常高兴,在回信中告诉他,弟弟们的学习也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李明和赵丽的感情不断升温。他们几乎每天都见面,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互相关心和帮助。

赵丽鼓励李明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提高文化水平。她借了很多书给他,有时候还亲自辅导他。在赵丽的帮助下,李明的知识面大大拓宽,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

"我觉得你可以考虑参加高考,"一天晚上,赵丽认真地对李明说,"国家刚恢复高考制度,对有工作经验的人还有一些照顾政策。"

李明犹豫道:"我初中毕业这么多年了,基础太差,怕考不上。"

"不试试怎么知道?"赵丽鼓励他,"我可以帮你复习,你的悟性很好,肯定没问题。"

在赵丽的鼓励下,李明开始了紧张的复习准备。每天下班后,他都会去赵丽家里学习,有时候学到深夜。赵丽耐心地为他讲解各种知识点,帮他解答疑惑。

李明的进步很快,尤其是在数学和理科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赵丽常常惊叹于他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

"你真的很聪明,"赵丽由衷地赞美道,"只是之前缺乏机会和引导。"

李明摇摇头:"如果没有你,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想到再读书。"

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两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有一天晚上,学习结束后,李明鼓起勇气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赵丽,我喜欢你,"他直视着赵丽的眼睛,"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

赵丽的脸红了,但她没有回避李明的目光:"我也喜欢你,李明。你是我见过的最真诚、最勇敢的人。"

就这样,两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消息很快传开,同事们都送上了祝福。陈国华也非常支持他们的恋情,常常笑着说:"这是我做过的最成功的一次人才引进和配对。"

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李明的复习也进入了冲刺阶段。赵丽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辅导他,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

"别太累了,"李明心疼地看着赵丽熬夜为他整理笔记的样子,"高考对我来说只是尝试,考不上也没关系。"

赵丽摇摇头:"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你比你想象的更有能力。"

终于,高考的日子到来了。李明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考场。试卷发下来后,他惊喜地发现,很多题目都是他和赵丽复习过的内容。他沉着应对,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

考试结束后,赵丽在校门口等他。看到李明信心满满的样子,她也松了一口气。

"感觉怎么样?"赵丽紧张地问。

"还不错,"李明笑着说,"多亏了你的指导。"

两个月后,高考成绩公布。李明以超出录取分数线15分的成绩,被省师范学院物理系录取。这个消息让他和赵丽都欣喜若狂。

"我就说你能行的!"赵丽激动地抱住了李明。

李明也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但很快,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考上了大学,我就要离开这里了,我们怎么办?"

赵丽笑着说:"别担心,我已经申请调动了,准备回北京工作。正好省师范学院也在北京,我们还是可以经常见面的。"

李明惊讶地看着她:"你要回北京?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我想给你一个惊喜,"赵丽调皮地眨眨眼,"而且我也不确定能不能成功调动,现在手续已经办完了,下个学期我就可以在北京工作了。"

李明被赵丽的体贴和周到安排深深感动了。他紧紧抱住赵丽,在她耳边轻声说:"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我爱你。"

05

北京的生活比李明想象的更加丰富多彩。作为一名大学生,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尤其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他的实际年龄比同学大,加上有部队和工作的经历,他很快就成为了班里的领导者。

赵丽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任教,工作也很顺利。每周末,两人都会见面,一起逛公园,看电影,或者简单地在家里读书聊天。

王强得知李明考上了大学并来到北京,非常高兴,经常邀请他和赵丽去家里做客。王强的父母也很喜欢这对年轻人,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大学四年转眼即逝。李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推荐留校任教。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荣誉,也是对他努力的肯定。

毕业典礼那天,李明郑重地向赵丽求婚了。他没有豪华的钻戒,只有一枚自己用零花钱买的普通戒指,但赵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从你帮我抓住小偷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你是我要等的人,"赵丽动情地说,"那张纸条是我命运的转折点,也是我们爱情的开始。"

李明这才明白,原来赵丽早在那时就对他有了好感。那张看似普通的纸条,不仅改变了他的职业道路,也成就了他们的爱情。

婚礼很简单,只邀请了亲朋好友。王强担任了伴郎,李明的父母和两个弟弟也从老家赶来参加。赵丽的父母虽然一开始对李明的农村出身有些顾虑,但在见到这个诚恳、上进的年轻人后,也完全接纳了他。

婚后,李明和赵丽在北京安定下来。他们小心地规划着未来,希望能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1985年,李明的第一篇物理学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同年,赵丽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她的教育方法被多所学校采纳。

1988年,李明和赵丽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健康的男孩,取名李想,寓意思想的力量和对知识的渴望。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1990年。这一年,李明接到了一个特殊的邀请——回到当年的县城,为那里的教育事业提供支持。经过和赵丽的商量,他们决定利用暑假的时间回去看看。

重返县城,物是人非。十年的时间,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低矮的平房被新建的楼房取代,县城也比以前繁华了许多。

龙师附小扩建了,成为了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陈国华已经升任教育局局长,见到李明和赵丽,非常激动。

"没想到你们都这么有出息,"陈局长感慨道,"我们县城出了一位大学教授和一位优秀教师,真是值得骄傲啊!"

李明和赵丽在县城停留了两周,为当地的老师们做了多场讲座,分享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他们还捐赠了一批图书和教学设备,希望能帮助改善当地的教育条件。

离开前,李明特意去了当年他抓住小偷的那个街角。十年前的记忆涌上心头,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穿着军装的年轻人,和那个给他递纸条的腼腆女教师。

"在想什么呢?"赵丽走过来,挽住他的手臂。

李明微笑着说:"在想那张改变我们命运的纸条。如果当时我没有追那个小偷,如果你没有给我那张纸条,我们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

赵丽温柔地看着他:"我相信我们还是会相遇的,只是方式可能不同。因为我们是命中注定的。"

李明点点头,内心充满了感激和温暖。那张小小的纸条,承载着一个善良女子的感谢和鼓励,却无意中开启了一段美好的姻缘,引领他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发布于:江西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