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估值优势混合财报解读:份额增长13.47%,净资产微增7.57%,净利润亏损83.46万元

2025年3月27日,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平安估值优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基金在过去一年中,份额增长13.47%,净资产微增7.57%,但净利润亏损83.46万元,基金管理费9.32万元。以下是对该基金年报的详细解读。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本期利润亏损,净值增长率低于业绩比较基准

从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来看,2024年平安估值优势混合A和C类份额均出现本期利润亏损,A类份额本期利润为-34.52万元,C类份额为-48.94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A类为-0.2754,C类为-0.0626。本期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A类为-21.35%,C类为-4.87%。

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方面,A类和C类份额过去一年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4.22%和-4.49%,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4.11%,显示出该基金在2024年的表现落后于业绩比较基准。

项目 平安估值优势混合A 平安估值优势混合C
本期利润(元) -345,166.20 -489,439.85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 -0.2754 -0.0626
本期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 -21.35% -4.87%
本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 -4.22% -4.49%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14.11% 14.11%

期末资产净值及份额净值变化

期末可供分配基金份额利润A类为-0.1745,C类为-0.1885。期末基金资产净值A类为189.48万元,较上一年度末有所增加;C类为905.86万元,较上一年度末有所减少。期末基金份额净值A类为1.2099元,C类为1.1959元。

项目 平安估值优势混合A 平安估值优势混合C
期末可供分配基金份额利润 -0.1745 -0.1885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元) 1,894,845.83 9,058,609.63
期末基金份额净值(元) 1.2099 1.1959

基金净值表现剖析

短期及长期净值增长差异明显

从基金净值表现来看,过去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该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均为负,且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差距较大。过去三年和五年,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也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A类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为20.99%,C类份额为19.59%,略高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20.83%。

阶段 平安估值优势混合A份额净值增长率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平安估值优势混合C份额净值增长率
过去三个月 -9.15% -1.00% -9.20%
过去六个月 -9.17% 11.54% -9.29%
过去一年 -4.22% 14.11% -4.49%
过去三年 -33.19% -10.18% -33.38%
过去五年 -9.06% 2.95% -8.97%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 20.99% 20.83% 19.59%

净值波动受市场影响显著

2024年权益市场大幅波动,风格切换明显,对该基金净值产生了较大影响。上半年市场风险偏好与流动性较低,红利与资源板块表现较好;下半年随着政策出台,市场反弹,成长占优,红利策略式微。基金组合采取“红利 + 消费”的价值选股策略,但仍未能完全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投资策略与业绩表现洞察

“红利 + 消费”策略的实施与调整

报告期内,基金组合采取“红利 + 消费”的价值选股策略,从龙头竞争壁垒、业绩确定性等维度选择个股,并动态调整。对于红利,聚焦核心红利资产;消费则加仓基本面底部、有改善可能的龙头。2024年底到2025年初,产品逐步向绝对收益目标转型,卖掉部分高位品种,建仓逆向价值品种。

业绩表现落后于市场

尽管基金管理人积极调整投资策略,但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截至报告期末,平安估值优势混合A和C类份额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4.22%和-4.49%,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4.11%,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

宏观经济与市场展望

经济复苏仍待观察

展望未来,从中长期宏观周期视角来看,当前经济大概率处于底部区间,但复苏仍待观察。在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企业新增资本开支难获超额收益,市场投资逻辑发生变化。

投资策略调整方向

基金管理人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及企业盈利情况,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寻找具备核心竞争力、业绩增长确定性高的公司,同时注重安全边际,以应对市场波动,为投资者获取稳健可持续的投资回报。

费用分析

基金管理费与托管费

2024年,该基金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为93,187.80元,较上一年度的81,065.78元有所增加;应支付的托管费为13,978.14元,较上一年度的12,159.88元也有所增加。

项目 2024年(元) 2023年(元)
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 93,187.80 81,065.78
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托管费 13,978.14 12,159.88

销售服务费

2024年销售服务费合计为28,206.33元,较上一年度的26,648.29元有所增加。其中,平安基金获得的销售服务费为21,195.63元,占比较大。

获得销售服务费的关联方名称 2024年(元) 2023年(元)
陆基金 4,735.98 5,384.63
平安基金 21,195.63 19,612.06
平安人寿 734.42 524.76
平安银行 947.00 607.45
平安证券 28.89 22.61
中国银行 564.41 496.78
合计 28,206.33 26,648.29

投资组合分析

股票投资行业分布

报告期末,权益投资占基金总资产的49.25%,其中股票投资金额为5,430,650.95元。按行业分类,制造业占比25.25%,采矿业占比3.02%,金融业占比2.15%,房地产业占比4.00%等。通过港股通交易机制投资的港股公允价值为1,660,824.95元,占净值比例15.16%。

行业类别 公允价值(人民币)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采矿业 330,448.00 3.02
制造业 2,765,578.00 25.25
金融业 235,800.00 2.15
房地产业 438,000.00 4.00
港股通投资股票 1,660,824.95 15.16

债券投资情况

固定收益投资占基金总资产的5.51%,金额为608,060.38元,全部为国家债券,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5.55%。

债券品种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国家债券 608,060.38 5.55

持有人结构与份额变动

持有人结构分析

期末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为603户,其中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59.87%,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40.13%。平安估值优势混合C类份额中,机构投资者持有5,472,933.55份,占该级别份额的72.25%。

份额级别 持有人户数(户) 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份) 占总份额比例(%) 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份) 占总份额比例(%)
平安估值优势混合A 179 - - 1,566,074.50 100.00
平安估值优势混合C 449 5,472,933.55 72.25 2,101,656.18 27.75
合计 603 5,472,933.55 59.87 3,667,730.68 40.13

份额变动情况

本报告期内,平安估值优势混合A类份额期初为322,105.88份,期末为1,566,074.50份,增长主要源于申购1,949,274.40份,赎回705,305.78份。C类份额期初为7,733,472.82份,期末为7,574,589.73份,申购1,585,417.57份,赎回1,744,300.66份。整体基金份额从期初的8,055,578.70份增加到期末的9,140,664.23份,增长了13.47%。

项目 平安估值优势混合A(份) 平安估值优势混合C(份) 合计(份)
期初基金份额总额 322,105.88 7,733,472.82 8,055,578.70
本报告期基金总申购份额 1,949,274.40 1,585,417.57 3,534,691.97
减:本报告期基金总赎回份额 705,305.78 1,744,300.66 2,449,606.44
本报告期期末基金份额总额 1,566,074.50 7,574,589.73 9,140,664.23

风险提示

  1. 市场风险:尽管基金管理人采取了一定的投资策略,但市场的大幅波动仍对基金净值产生了较大影响。未来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政策变化以及国际地缘政治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市场继续波动,进而影响基金业绩。
  2. 巨额赎回风险:报告期内,本基金出现单一份额持有人持有基金份额占比超过20%的情况。当该基金份额持有人选择大比例赎回时,可能引发巨额赎回。若发生巨额赎回而基金没有足够现金时,可能对基金净值产生不利影响。在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导致基金资产规模连续六十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面临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情形。
  3. 投资策略风险:基金采取的“红利 + 消费”策略在2024年未能完全适应市场风格的快速切换,导致业绩落后于业绩比较基准。未来若投资策略不能及时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可能继续影响基金的表现。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