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回购价格“三级跳”的“奇葩”公司:长盛轴承的自信与隐忧

我有我逻辑,我思故我在

在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调整回购价格上限并不罕见,但像长盛轴承(300718.SZ)这样在半年内三次上调回购价格上限(从20.83元/股到66.80元/股,最终至128.50元/股)的案例实属罕见。这一操作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其背后的逻辑与争议值得深入剖析。

一、事件回顾:回购价格的三次“跳跃”

1. 初始方案与首次调整 

   长盛轴承于2024年9月发布回购计划,拟以2000万-4000万元回购股份,价格上限为21元/股。后因权益分派调整至20.83元/股,但股价长期低于上限,回购未实施。

2. 第二次调整:66.80元/股的“失效”

   2025年2月17日,公司将回购价上限上调至66.80元/股,但当日股价涨停至77.60元,远超新上限,回购仍无进展。

3. 第三次调整:128.50元/股的豪赌

   2025年3月17日,公司再次将上限调高至128.50元/股,较前次几乎翻倍,较当日收盘价(95.44元/股)溢价34.64%,但距离回购截止日(3月27日)仅剩今天1个交易日。

二、自信从何而来?三大驱动因素

1. 市场热点的强力助推 

   长盛轴承因“人形机器人”概念成为资金追逐对象。公司与宇树科技合作研发机器人滑动轴承产品,尽管相关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但市场对其技术前景的乐观预期推动股价半年内暴涨569%。

2. 政策与资金支持

   2024年10月,国家推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这一政策降低了公司融资压力,为其高价回购提供了底气。

3. 市值管理需求

公司多次强调“对自身价值的认可”,试图通过高价回购传递信心。然而,其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29%,基本面与股价涨幅严重背离,回购更多是应对股价上涨的被动选择。

三、争议与风险:自信还是盲目?

1. 股价与业绩的背离

   截至2025年3月17日,长盛轴承股价较回购计划启动时上涨近6倍,但营收增速仅1.95%,净利润下滑。机器人业务短期内难以贡献业绩,市场预期存在透支风险。

2. 回购可行性的质疑

   若以128.50元/股上限回购,公司需在8个交易日内动用至少2000万元资金。但股价长期高于上限的历史(如第二次调整后当日即失效)显示,高价回购可能再次沦为“纸上谈兵”。

3. 市场情绪退潮的隐患  

   人形机器人板块若因量产进度不及预期或热点转移,公司股价可能大幅回调。此前水井坊(600779.SH)因类似高价回购导致浮亏4700万元的教训,值得引以为鉴。

四、落袋视角:理性看待“高价回购”的信号

长盛轴承的案例折射出A股市场两大现象:  

1. 概念炒作与基本面脱节:

公司绑定热门赛道,但缺乏实质业绩支撑,回购更多是维护股价的短期行为。  

2. 政策工具的双刃剑效应:

专项贷款虽缓解资金压力,但也可能助长非理性回购,需警惕“为回购而回购”的财务风险。

观察建议:

短期:

关注3月27日回购截止日的股价波动,若公司未能完成回购,可能引发市场信心动摇。  

长期:

需验证机器人业务的技术落地与盈利转化能力,警惕估值泡沫破裂风险。

结语

长盛轴承的“自信”背后,是市场情绪、政策红利与市值管理需求的复杂交织。投资者应穿透表象,理性分析公司的技术实力与业绩兑现能力,避免成为概念炒作中的“接盘侠”。毕竟,真正的价值支撑,永远来自扎实的盈利与可持续的成长。

A股是一个不讲理的地方,涨不涨、涨多少,终究是资金说了算。讲实话,长盛轴承不管从哪个角度而言,跟咱们的人形机器人板块儿个股相比:毫无几多优势可言,但是它就是疯涨,有啥办法?

还有那个被关小黑屋的襄阳轴承,呵呵,你愿意做吗?

但是,短期是资金说了算,长期呢?整个市场说了算!

投资是场马拉松,到底谁更牛,跑起来,走个三五年,再看!再论!

我这样讲,并非诅咒长盛轴承不行,站在大的角度而言,我希望中国企业个个都牛气冲天!

站在更窄的角度而言,我认为咱们的二当家的一定会很牛!

不信?骑驴看唱本儿,走着瞧。

(转自:财八斗)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