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网易财经ESG
作者|王晓丽
近日,中国肉类行业龙头企业双汇发展(000895.SZ)发布公告,公司副总裁辞职。
公告显示,双汇发展董事会收到公司副总裁郭云龙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郭云龙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其离任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截至目前郭云龙未持有公司股份,不存在应当履行而未履行的承诺事项。
受猪周期影响,自2021年起,双汇发展收入开始出现下滑,2024年颓态依然延续,一季度、上半年以及前三季度均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
此外,根据MSCI官网最新ESG评级,作为“中国肉类行业第一股”的双汇发展仅获得“B”级评级,位于行业平均靠后水平。从具体维度来看,尽管在营养和健康机会方面表现领先,但其公司治理水平和产品碳足迹表现则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
来源:MSCI官网
环境维度表现稳定,产品碳足迹表现待提升
在环境维度,根据MSCI披露的包装食品和肉类行业ESG评级标准,MSCI重点关注企业在水资源管理、包装材料和废物、原材料采购与产品碳足迹方面的表现。
来源:MSCI官网
双汇发展在水资源管理、包装材料与废物处理、原材料采购方面虽有积极举措,但整体表现仍处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在产品碳足迹方面,其表现则落后于行业水平。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双汇发展设定了明确的总体水强度目标:到2030年,公司水强度较2019年下降10%。2023年,双汇发展在所有运营地推广节水技术和项目,完成了多项水资源节约创新项目,全年累计节约自来水用量90万吨。
据其《2023年ESG报告》,在包装材料管理上,双汇发展制定了全公司范围内的定性目标,杜绝过度包装,并逐步推广可降解塑料或其他替代品,并推动减量化和轻量化。
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双汇发展建立了全面的供应商质量管控体系,坚持对原料进行批批检测和新鲜度控制,对异常批次进行跟踪验证。自2023年7月实施全面批批检测以来,猪、鸡原料的异常占比呈逐月下降趋势。
尽管双汇发展在上述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行业领先水平相比,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在产品碳足迹方面,双汇发展依据国家“双碳”战略规划,制定了能源使用目标:到2030年,公司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达到25%。公司还从用能结构调整、可再生能源使用、设备替代和能源循环利用等角度出发,科学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然而,据MSCI披露,双汇发展的隐含温升超过3.2℃,与全球气候目标存在显著偏差。查阅其《2023年ESG报告》,双汇发展虽有母公司的碳排放目标战略引领,但自身缺乏明确的中长期碳减排目标和路线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整体表现。
产品营养与健康表现优异、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在社会维度,MSCI尤为关注企业在产品营养与健康及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表现。双汇发展在产品营养与健康方面表现突出,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值得肯定;而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公司表现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查阅双汇发展《2023年ESG报告》,在产品营养与健康方面,公司自称注重产品营养,组建营养师团队开展食品营养研究,严格管理食品添加剂,研发低脂、低钠、低糖、减少添加剂、增添营养元素的新产品,同时在一级包装中推出小份额包装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报告期内,双汇发展对于营养健康产品研发投入约960万元。在产品质量与安全方面,双汇发展自称秉持“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理念,坚持落实六大质量目标,涵盖研发、供应、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69项质量指标。
来源:双汇发展《2023年ESG报告》
作为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是生产经营的红线与底线。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双汇发展作为肉类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却多次陷入“质量门”危机,表明公司在产品质量管控方面仍需大幅提升。
根据黑猫投诉平台数据,以“双汇”为关键词的投诉量高达5548条,投诉内容多为产品变质、吃出异物等质量问题。相比之下,同行金锣的投诉量为1283条,双汇的投诉量明显更高。
此前,双汇发展还曾因质量问题登上热搜。据报道,2022年3月14日,双汇发展孙公司南昌双汇因被央视曝光生产车间存在用藏毛巾擦肉、猪排落地后直接装袋入库、员工工作服发臭有脏污、风淋系统形同虚设等问题被当地市监局立案调查。事发不久,双汇方面便发布声明致歉。
早在2011年3月15日,双汇食品子公司因违规使用“瘦肉精”被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导致公司股票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品牌形象和公司业绩遭受重创。此后,双汇的安全质量问题仍时有曝光。
业绩下滑、治理问题一团乱麻
在治理维度方面,MSCI对企业治理表现给予了超过30%的权重。然而,根据官网信息,双汇发展在公司治理和企业行为上的表现位于行业落后地位,表明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近年来,双汇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权力斗争和接班人问题,对其公司治理造成了一定冲击。2021年6月,万洲国际宣布解除万洪建(万隆长子)的职务,引发了一场“宫斗戏码”。两个月后,万洪建发布文章《我眼中的父亲和万隆》,列举了多项对万隆的指控。
此后,万隆次子万宏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新的“接班人”。2024年8月,万隆次子万宏伟被一致选举为双汇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同年10月,万隆卸任双汇发展法定代表人,由万宏伟接任,权力交接似乎已告完成。然而,公司治理的挑战并未完全消除。
与此同时,双汇发展的业绩表现也面临困境。历年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9.72%和22.21%;2022年,营收同比下降6.16%,但净利润同比增长15.51%;分析认为,该年度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猪肉价格下降和成本降低。
2023年,双汇发展营收和净利润再次双双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这一趋势仍未缓解,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4.82%,净利润同比下降12.08%。
在业绩承压的同时,双汇发展还面临多重治理问题,增加了公司的运营风险和不确定性。据了解,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金额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2023年采购类关联交易占营业成本比重达到12.79%。
其中自关联方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中,2022年双汇发展与关联方罗特克斯及子公司的交易额高达62.04亿元,2023年略有下降至58.99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交易金额达到45.5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双汇发展向关联方采购和销售的公司高度重合,包括罗特克斯及其子公司、丹尼士科双汇漯河食品、漯河汇盛生物科技及其子公司、漯河双汇物流投资及其子公司等,这些公司既是双汇的主要采购来源,也是其销售对象。
此外,双汇发展的财务决策也引发市场关注。自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665亿元,累计分红30次,分红金额596亿元,平均分红率高达89.70%。其中在2023年,公司两次现金分红总额达50.24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99.43%。
然而,与慷慨分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带息债务金额不断攀升。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双汇发展短期借款余额大幅上涨至96.88亿元。在资金趋紧的情况下,公司仍选择将盈利用于分红,而非优先偿还债务,引发了市场对其财务决策合理性的质疑。
面对复杂的关联方交易、业绩下滑、债务攀升等财务状况,双汇发展新掌舵人万宏伟将如何重振公司,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参考资料:
[1] 《黑猫投诉超5300条!双汇发展关联交易方高度重合、融资借贷分红并行》;大消费之家
[2] 《万隆退位,留给继承人一个什么样的双汇?》;界面新闻
[3] 《屠宰卖肉不灵了?3年前曾“废太子”的火腿大王,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