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退费纠纷持续,从“分期拖延”到“以物抵债”引争议

近年来,随着考公热潮的持续升温,教培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A股多家教育上市公司陆续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之际,被誉为“考公第一股”的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虽在业绩上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公司面临的很多退费纠纷却依旧未能得到解决。

近年来,随着考公热潮的持续升温,教培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A股多家教育上市公司陆续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之际,被誉为“考公第一股”的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虽在业绩上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公司面临的很多退费纠纷却依旧未能得到解决。

自2020年以来,中公教育与学员之间的退费纠纷便频繁曝光于公众视野。近日,有消费者反映,中公教育不仅未按照约定及时退还相关费用,还提出了以线上商城商品抵债的解决方案,这一做法让众多学员感到难以接受。

退费难成顽疾:从“分期拖延”到“以物抵债”

近日,王阳(化名)向潮新闻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2020年8月,王阳与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公教育”)签署了培训服务协议书,报名参加了“2020年网校事业部笔面班精训OAO直播协议班—教师资格”课程。协议明确约定,若王阳在笔面试中未能通过,则有权申请退费,中公教育须一次性退还4980元的培训费用。

然而,当王阳在2023年初正式提交退款申请资料后,却遭遇了退款难的问题。中公教育工作人员告知他,审核符合条件后将在45个工作日内退款。但临近约定时间,中公教育却并未主动提及此事,而是在王阳多次询问后才给予回复。每次回复的理由都是正在走流程,具体退款时间需看总部安排。

2023年3月,王阳接到中公教育工作人员电话,对方“建议”他接受分期形式,并表示将在4月30日前退还3000元,余下的1980元将在5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前付清。王阳认为这种建议实际上是一种“威逼”,若不同意分期,则退款时间无法确定。出于无奈,王阳同意了分期方案,并与中公教育签署了补充协议。

即便同意了分期方案,王阳的退款之路也并不顺畅。在收到第一笔3000元退款后,第二笔1980元的退款却未能如约到账。尽管王阳多次催促,但对接的工作人员总是以“每个工作日都在打款,打款会延期但一定会还清”等理由回应。

直到2025年2月17日,王阳才收到中公教育工作人员的消息称,由于公司现金退费进度较慢,若无法等待可以选择置换方案,即在某线上商城小程序中挑选商品,剩余退费金额可兑换为相应积分。或者可以选择将退款转为课程费用。

王阳查看了线上商城后发现,自己剩余的1980元金额只能兑换茶叶、酒水等对他无实际用处的单品,“连个枕头都兑换不了。”面对这一方案,王阳表示无法接受:“这就是利用学员想拿回欠款的心理,让学员被迫同意他们提出的方案。”

潮新闻记者登陆了线上商城后看到,整个线上商城大致分为课程兑换、礼品类、酒水类、生活用品、床上用品等区域,其中王阳所说的“博洋家纺平步青云凝胶枕”需要1999积分方可兑换。记者尝试在网购平台中的博洋家纺旗舰店搜索相关产品,但无任何发现,目前在售的单只凝胶枕基本在数百元左右。

王阳的经历并非个例。

风险未消仍招生:“不过包退”模式存续引监管质疑

事后,潮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公教育负责处理退款事宜的工作人员,了解到线上商城小程序早在2024年底就已上线,但兑换工作直至今年才开始进行。

该工作人员坦言,当初与学员签订补充协议时,并未预料到当前的情况。部分商品是由第三方抵给中公教育的,“目前,许多学员已通过法律途径胜诉并进入强制执行阶段,但由于账户资金不足,退费工作难以推进,连公司的正常运营都面临困难。如果不通过商品兑换来减少损失,学员们只能继续等待总部拨款。

1月24日,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显示:预计公司2024年实现盈利1.85亿元-2.35亿元,同比增长188.34%-212.2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7500万元-1.25亿元。虽然业绩迎来好转,但公司面临的诉讼纠纷还没有全部解决。从2024年12月至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新增诉讼、仲裁案件共701件,累计新增涉案金额合计5.87亿元,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103.47%。公司董事长李永新持有的公司1600多万股被司法冻结,截至2月13日,李永新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被冻结3.259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27.83%,占公司总股本的5.28%。

“中公教育在明知退费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仍继续以‘先付全款,未过退费’模式招生是否合理?”面对中公教育的财务表现与退费困境形成的鲜明反差,王阳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对于这一问题,上述中公教育工作人员无奈道,不招学生就意味着要关门了,所以退费也在不断产生。

就此,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付建表示,财报显示有净利润而实际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可能是因为公司缺乏实际现金流,账目上的资产在当时未必能变现。同时,也不能排除中公教育忽视学员利益、恶意拖欠钱款的可能性。

付建认为,中公教育在退费困难的情况下仍然采取“不过退费”的模式,有可能会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遵循诚信原则。中公教育如果存在资金链断裂问题未及时向消费者进行披露,隐瞒其无法履行合同的能力,进行虚假宣传,可能造成消费者损失,消费者有权向中公教育主张违约责任,解除合同请求其全额退款。”付建强调,如果中公教育在与新学员订立不过包退合同时没有退费的意思,收取费用后转移资产,可能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涉嫌诈骗类犯罪。

(来源:潮新闻)

上一篇:校领导会见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一行
下一篇:请让学生们读完整本书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