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雄 李惠 李广啸
平均年龄超过60岁,两鬓斑白,青春不再,他们却毅然奔赴另一场山海之约;烛照人生,桃李满门,本该乐享天伦,他们却跨山越海,重返讲台。扎根天山脚下,心怀“国之大者”,秉持赤子之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他们立志发挥余热,将先进教学理念带到边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赋予孩子们更多行走世界的机会。
银发闪耀青春光芒,他们已成为学生眼中最美的风景;他们老骥伏枥、甘当人梯,他们的精神在当地传为佳话。——题记
“学生成绩提高了,不是我的功劳。他们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自己。”谢宏庆右手搭在桌上,左手转动着茶杯,稍显局促。
“做一根柴火,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漫步在操场上,颜小虎眯着眼,望向远处玩耍的学生。冬日向晚,微风习习,他不得不裹紧外套。
“亲其师,信其道!看着他们的成绩提高,我的幸福感也跟着增加。”坐在靠椅里,孙洁梅身体微微前倾,眼睛时不时看向桌上摊放着的作业本。
2024年,为深化江苏省镇江市和四师可克达拉市教育系统间的合作交流,用好镇江退休教师优质资源,推动该师市教育高质量发展,镇江首次选派21名退休教师,到四师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和金山实验学校任教。
谢宏庆、颜小虎、孙洁梅便是首批“银发”援疆教师团的成员。
三次援疆,她与可克达拉的缘分越结越深
“校长,我要去援疆。”
“你条件够吗?”
“只有一条不行,年龄超了。”
……
想起这段对话,尽管时隔9年,现任镇江高级中学高二年级英语教师的谢宏庆,仍觉得自己当时胆子不小。为了援疆,她明知自己已经超龄,却还是鼓足勇气找到了校长。当时有明确要求,援疆女老师年龄必须在45周岁以内,而她那时已50岁。
“为什么想去援疆?”
“算是有一种情结吧。”谢宏庆说。
2013年夏天,在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任教的谢宏庆,以丹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的身份,参加了赴新疆的采风活动。在奎屯市一所学校,她被一座雕塑深深震撼。
“在校园的显眼位置,矗立着雷锋雕塑。那一刻,我意识到这里传授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以实际行动教导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要对别人友善,要为社会贡献力量。”这次采风,谢宏庆对新疆和兵团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由于对新疆的向往之情在心底扎根,这才有了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幕。谢宏庆向学校和丹阳市教育局反复争取,终于破格成为一名“超龄”援疆教师。
2015年8月18日,飞机越过天山,降落在伊犁伊宁机场。谢宏庆第一次踏上这片被天山三面环抱的沃土。
谢宏庆被分到四师第一中学,负责高二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那时,镇江市在教育领域的“组团式”援疆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所有的帮扶举措与教学活动,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和镇江的孩子相比,这里的孩子缺乏更为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谢宏庆不禁有些担忧。但从不久之后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中,她又看到了孩子们的潜力,“就像一块干海绵,能吸收更多的水分。”
“这里的孩子质朴纯真,性格活泼开朗,有潜力,他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谢宏庆有了信心。她结合学生实际,撰写教案,改变教学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辅导。
谢宏庆也时常参与“送教下乡”活动,前往各团场讲授示范课,全面了解当地学生的学习现状。“当时,这边的老师还是手动阅卷,工作效率低,工作压力大。”谢宏庆决心为当地学校做些事情。
2016年暑假,谢宏庆返回镇江。她多方奔走,最终筹得3台光标阅读机和3万张答题卡。暑假结束后,她和同事一起将物资背回了四师。两台留在了四师第一中学,另一台捐给了六十二团中学。
此外,谢宏庆还牵头成立了丹凤朝阳德山助学基金,每年拿出10余万元,帮扶当地家庭困难学生。
谢宏庆的第一次援疆工作于2016年寒假结束,但她和四师可克达拉市的故事才刚开始。
2018年6月,由镇江援建的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建成并开学开班。得知镇江选派援疆教师的消息后,谢宏庆主动报名,终未成行,但伊犁河畔那座孕育着勃勃生机的军垦新城,时刻吸引着她。
2019年年底,谢宏庆再次申请援疆,终于被批准。次年2月,她来到了镇江高级中学,教授高二年级英语课。2021年8月,第二次援疆结束,但她还有一个未竟的心愿:“我想带一届毕业班,把孩子们送进大学。”
这个愿望,似乎要成为遗憾了。因为这年12月,谢宏庆退休了。
退休后的谢宏庆,虽身在镇江,但一刻也没有忘记她的学生和四师可克达拉市。
2024年年初,镇江援疆前方工作组创新实施“银发”援疆教师计划。谢宏庆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经过筛选、面试,她又成为“银发”援疆教师。
2024年8月19日,谢宏庆开始第三次援疆之旅。抵达新疆后的第一时间,她便在四师可克达拉市购置了房产,她希望与这片土地的缘分能够越来越深厚,永不割舍。
念念不忘,他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颜老师,我头一回这么喜欢物理,我有信心提高物理成绩。”学生惠儿美雪眼神坚定,话语中满是对学好物理的自信。
在金山实验学校援疆支教4个月后,像这样的话,颜小虎听到得越来越多;这样充满自信的眼神,他见到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从教43年,颜小虎始终坚持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先后3次援疆,他对新疆和兵团并不陌生。
2016年下半年,在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任教的颜小虎,得知援疆学科有物理时,毫不犹豫报了名。2017年初,他前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实验中学支教。
一年半后,颜小虎圆满完成援疆任务,即将返回江苏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来新疆教书?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0年,颜小虎再次到乌恰县实验中学参加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2022年,退休后的颜小虎并没有安享天伦之乐,而是想着如何继续为边疆的孩子们做点事。2024年6月,一则“可克达拉市2024年引进镇江‘银发’援疆教师的公告”,让颜小虎看到了希望。
“‘银发’援疆教师,只限镇江,但我是常州的,怎么办?”颜小虎犯了难,“毛遂自荐吧。”
“我有两次援疆经验,我有信心完成援疆任务……我希望能参加‘银发’援疆教师计划。”颜小虎主动发邮件给招募单位。
“你年纪也不小了,为什么还要跑那么远折腾自己。”身边不少人劝颜小虎慎重。“我想继续发挥教师的余热,将更多教学经验带到新疆,让孩子们未来拥有更多行走世界的机会。”颜小虎的专业素养与执着信念感动了镇江“银发”援疆教师的选拔评委。
2024年8月,颜小虎如愿开启了第三次援疆旅程,来到了金山实验学校,承担九年级3个班的物理课教学任务。
毕业班的物理学科教学,压力并不小。颜小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学生们八年级的成绩单,“班上40多人,测验考试,及格的只有15人。”
如何改变学校物理学科基础薄弱的局面?江苏与新疆的教材版本不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颜小虎从零开始,手写适合当地学生学习的教案,短短4个多月,已经写了30多个课时。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多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慢慢地,颜小虎从班里学生的眼中看见了光,看见了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渴望,“只要眼里有光,就不怕!”
有学生私下对颜小虎怯怯地说:“我原来成绩不好,没有信心。”
颜小虎语气坚决,鼓励道:“不要说原来,原来你还在幼儿园呢。我们要看现在,看未来。只要现在努力,你的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颜小虎的付出,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近期的单元检测中,3个班不及格人数大大降低,以前90分以上的学生,每个班只有一两个人,如今已经超过了10个人。
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越来越浓,“有的学生即使请假,也要等上完物理课再离校。”颜小虎有些自豪。
年过六旬,她在天山脚下找回了自己的青春
“爱学生,让学生和自己之间没有隔阂,和学生打成一片。”从事一线教学工作35年,孙洁梅这样总结自己获得学生喜欢的秘诀,不论是退休前任镇江市第四中学校长,还是退休后援疆,她都坚持“以情换情,以心换心”。
其实,援疆的想法,在孙洁梅心中存在已久,但她所在的镇江市第四中学,在新疆没有对口援助的学校。
“我每次见到援疆教师都很羡慕,援疆很有意义,能够帮助当地孩子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尽管援疆心切,孙洁梅却一直没有机会。
2024年6月,孙洁梅看到招募退休教师援疆的公告后,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
要成为一名“银发”援疆教师,还需要通过面试、试讲等层层考核。虽然孙洁梅曾是镇江数学学科的带头人,但她丝毫没有懈怠,而是认真准备面试、试讲。“我们非常需要你的加入。”面试人员的这句话,定下了孙洁梅的援疆之行。
在可克达拉市金山实验学校援疆支教的4个月里,孙洁梅的内心世界不断变化。
最初是新奇,激动,多年的心愿实现了。
一个月后,孙洁梅深感责任重大,当地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动力不足,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
“孩子们,我希望帮助你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你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孙洁梅不断鼓励学生,给学生更多学习的动力。
在孙洁梅看来,每个学生都需要独特的引导。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她利用课间增加辅导,拓展知识深度;面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她着重帮助他们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点。学生来办公室问问题,她讲完后,总会送上鼓励,或是给点好吃的零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孙洁梅的“感情牌”很有成效,学生对她越来越信任,对数学题少了畏难心理,对数学课兴趣渐浓,成绩大幅提升。
“孙老师上课很有趣,我喜欢听她讲数学课。”学生程帅钦说。
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十四五岁的学生和六十岁的孙洁梅之间,毫无隔阂,“现在一下课,孩子们就纷纷围上来,问各种数学问题,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在金山实验学校的讲台上,我找回了自己的青春。”一头短发,声音洪亮的孙洁梅,笑得直拍手。她享受当下的援疆时光,能帮到更多孩子,她感到自豪、开心。
“援疆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队伍。”镇江市教育援疆领队、可克达拉市金山实验学校校长沈建勤说,镇江启动教育援疆提质行动,实施“银发”援疆计划,以“一带一”“一带组”“一带特”的方式示范辐射,为当地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