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

转自:中国文化报

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育人理念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育人内容、育人智慧、育人经验,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路径,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丰富育人资源,可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内容,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情操、就业能力及规划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意义

其一,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意识、坚定的报国之志、高尚的道德操守,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高等教育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渠道,广大教育者要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以汲取其中的营养智慧,促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应该注重以文化人,通过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引领、职业观塑造、职业道德培养等作用,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进而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和创新发展。

其二,有助于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高校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程,不仅能助力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还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树立主体意识、发掘自身潜能,实现自身理论素养、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的精髓,将其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提升自我完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还能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堂的愉悦性、趣味性与实效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文化环境、思想教育、心理健康等进行统筹谋划,以确保优秀人才能够得到科学的培养和全面的发展,为大学生搭建从学业顺利过渡到职业的衔接桥梁。基于此,本部分主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教育、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若干实践路径有:

一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校园文化包含了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方面,是高校人文精神、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具有深远影响。高校应努力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优质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对大学生思想理念、行为表现、思维创造力有持续影响的校园文化。具体到做法上,可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线下和线上多种渠道进行传播,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帮助大学生培养起崇高的道德情操。还可以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名家学者文化讲座、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班、组织中外文化交流联谊会等方式,唤醒学生文化传承的自觉性,提高我国青年劳动者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创造潜力。

二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教育。坚持教育与劳动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前提。高校要尽可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教育创造机会,在大学生参与社会调研、企业实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文化研学、学科竞赛等实践教育活动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适当的形式融入其中。包括打造文化创意孵化平台、联系文化公益服务机构、提供文化企业实习机会、帮助申报文化研究项目等,让大学生在文化学习、文化传播、文化创造社会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将职业生涯规划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新时代传播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身体力行者。

三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思政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样具有全程性特点。以文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可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启发和价值引导作用,主动吸纳传统文化中的优质资源,实现对思政教育的授课内容、授课模式、课堂组织形式、学科评价机制的系统深度改革,进一步发挥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头牵总作用。高校要通过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方法、优化思政育人模式、巩固思政教育阵地、强化思政教育师资等一系列手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实现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紧密衔接、协同并进。

四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多复杂的挑战,及时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衡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创造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心理疏导、情感抚慰、思想开化的内容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通过设立传统文化国学馆、短期传统文化研修班、心理健康咨询室、心理健康大讲堂等,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大学生健康心理塑造的有益内容发掘出来,为高校提升学生抗压能力、情绪疏导能力、职场适应能力提供支撑。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