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坡原创
那天在同学群里交流育儿问题,是的,同学群变育儿群了,生生不息,中年人的荣耀。我忍不住发表了一番略显傲慢的言论:
“建立一个自己选择自己承受的习惯,哪怕走点弯路,也比家长越位代替孩子做决定,要好得多。归根到底,能有多大弯路呢,要真是天才,肯定能绕回来。”
我是穷乡僻壤长大的普通孩子,从小放养,记得高中班主任头疼我学习缺乏纪律性,曾寄希望于家校协作,可是家访过后就放弃治疗了,我清楚记得一个场景,他又要敲打我,但欲言又止“反正你家里也无所谓,算了。”
要说我们有没有羡慕过城里孩子的精细培养,大概也有过,但更多是庆幸。自己摸索,自己挣扎,自己犯错,自己总结,当这一套形成习惯之后,人的内心会变得强大。悲观的说,你能依赖的只有自己,乐观的说,你能依赖的还有自己。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内心强大比什么都重要。
生活告诉我,越往后走,“有我”的人越稀少,当别人都靠外部规范、流行意见来活的时候,“有我”不啻掌握了大杀器。核武器就是我自己,但太多人早就拿去换了仨瓜俩枣。
现如今,生活的意识形态化越来越严重了,这是一个我造的概念。先看何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对现实的解释框架,它整合了价值观、信念、和规范,帮助个体和群体理解世界、思考问题和做出选择。”生活的意识形态的化,就是指躲在一副龟壳后面,过一种间接的生活。
家长过度干预孩子的成长只是一个方面,年轻人分享情感问题的时候,都是上来先报一堆参数,985本科,美加澳留学,现在年薪若干,家里在几线城市有房几套,父母退休金多少……两套参数一摆,再讲遇到了什么问题,就连人的性格也都参数化了。每每看到这些我都会想起梭罗的名言,“我们没有乘坐铁路,铁路倒乘坐了我们。”究竟是这些参数在谈恋爱,还是人在谈恋爱呢。我敢说,热爱报参数的人,无论如何都遇不到对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人应该是什么。
齐泽克说,爱情就是一种暴力的体验:“我几乎无法想象,在战争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比爱情更暴力的体验。正因为如此,那些婚介所、dating机构都在试图驯服或消除爱的过度,就好像爱情太有毒了。你知道他们试图为你提供的诀窍,如何在没有坠入爱河的情况下,找到自己的爱。保持距离不是爱的智慧,真正的爱是要完全投入其中,毫无保留地迷失自己。那些所谓的智慧废话,让人不要太执着于世俗的事物。恰恰相反,让自己完全依附于世俗的事物,这是我的唯一出路。尽管着意味着所有的风险。即使爱情不能真的长久,我们最终会选择离婚,这方面我有一些实践(幽默了,老齐)……我的好友阿兰·巴迪欧说:爱情中总有一些戏剧性的、极端暴力的东西,爱是一种永久的紧急状态。”
还有旅行攻略和避雷帖子的泛滥成灾,当路上的所有风景都在计划之内的时候,旅行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但现在的旅行似乎变成了,去别人打过卡的地方,找到别人出过片的角度,把自己印到朋友圈的九宫格里。我的旅行攻略只有一条,避无雷。有一次在一个城市里乱逛,突然逛到一条正在拆迁的小巷,巷子口一条醒目的警示:“拆迁地段,此路不通”。我顿时大喜,这是赤裸裸的邀请。果然没让我失望。阴雨的天气,泥泞的小路,四周是垃圾,植物肆意生长,墙上贴着治疗性病的小广告,前方一张忧郁的美人脸静静地望着我。这特么才是诗意啊。另外,这条路是通的。
无限制地去追求正确,只会把人变得极度脆弱,直到整个真实世界都成了过敏原。趁年轻,赶紧去犯错。很多人对选择的理解是错误的,以为一次选择终生无忧,好像扳动道岔,火车就会驶往美好的终点。其实选择更像是重新种下一颗种子,重新选定一块地基,忠诚于自己的选择,去耕耘,去建造,去经历。人生还能有别的东西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