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 次仁苍决:我的青春在边陲

作者 | 《中华儿女》记者 李玲

编辑 | 赵汉琪

在喜马拉雅山北支脉南麓的中印边境地区,终年云雾缭绕、积雪覆盖,随处可见茂密的原始丛林。山脚下河谷的平坦地带,散落着一些民居,这里就是西藏山南玉麦乡。

2017年,还在沈阳读大学的次仁苍决参军入伍,成为这里的一名边防战士,与雪山钢枪为伴。她脸上的稚气逐渐被坚毅的棱角取代,服役期满后,雪山、蓝天、红旗并未远离她的生活。大学毕业她报考公务员,以玉麦乡政府干部的身份又一次加入兴边固边队伍,为边境发展注入了最有朝气、最具活力的血液。

次仁苍决说,守边固边的实践让她的人生更有意义,“充满浓烈爱国情怀的‘玉麦精神’激励着我争做有理想、能担当、敢作为的新时代青年,我将用坚守和奋斗努力成为‘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让青春在边陲绚丽绽放。”

从手握钢笔到臂端钢枪

2016年,19岁藏族姑娘次仁苍决从家乡西藏拉萨考入沈阳理工大学,开启了大学生活。从备战高考到“上岸”,学习节奏慢下来后,次仁苍决突然觉得失去了强烈的目标感。直到有一次,她听到一位退伍学姐的分享。“学姐曾在西藏当兵,她的军营生活让我向往。”次仁苍决在网上检索了大量大学生入伍政策等信息后,心中做好了决定:参军去!

这个决定对于次仁苍决的家人朋友来说,很突然,作为家里的独女,母亲一定不会同意。于是,她瞒着家人报了名。“你一个女生去当兵吃得了那个苦吗?”“能坚持下来吗?”“你真的想好了吗?”身边朋友的种种疑问并没有改变她的决定,她的性格里有一股犟劲。直至参军出发前,她才告知母亲。

次仁苍决满怀期待踏上了去往祖国边陲的列车,虽然还在西藏,却是她从未踏上过的边境,是她从未体验过的边防生活。卫国戍边是怎么样一种崇高的使命?次仁苍决越想越激动,“一定比电视剧《麻辣女兵》里的情节更热血,一定会和‘麻辣女兵’一样酷。”

次仁苍决在山南市隆子县的陆军某部队服役,她所在的是部队第一批女兵连队,与男兵一同训练,不仅强度大、管理也很严格。“你们来到这里,不要以为女兵的训练强度比男兵低,会按照相同的标准来要求你们。”新兵训练时,班长对女兵们喊话,“如果想要幸福生活,你们就需要努力,需要自己争取。”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而今女兵风采依旧。”新兵集结地,次仁苍决穿着那身梦寐以求的军装,满怀着对绿色军营的憧憬,给自己鼓劲儿,“女兵绝不是军中的点缀,也是钢铁长城中不可缺少的基石。”

让次仁苍决未能预料的是,军营生活并没有电视剧里展现的英姿飒爽,更多的是未曾体会过的苦与累。“枪的重量只有扛过才知道,训练的强度也只有拼尽全力才能感受。”尤其是为期三个月备战“陆军狙击手比武大赛”的集中训练,让她经历了一次终生难忘的艰难挑战。

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次仁苍决的视线停留在瞄准器上狭小的空间,一次次瞄准狙击,她力求把每一颗子弹精准地打在靶位上。整整一上午的日晒风吹,次仁苍决皮肤晒脱了皮,下午又下起了大雨,冰冷的雨水把身上浇了个透。

“除了射击方面的训练,狙击手还对战斗人员的身体素质、体能储备有一定要求,因为实战中狙击手很可能遇到转移奔袭的情况。”体能是次仁苍决的弱项,500米障碍跑的训练她始终无法达标,尤其无法跨越爬墙障碍。累到绝望时,她听到教官杨祥国在耳边不断地为她鼓劲儿:“苍决,如果一次不行,就爬两次,两次不行,你就爬10次,第100次时,你肯定可以完成!”

战友们一个个完成任务,训练场人越来越少,只剩下她和教官。从下午6点一直到9点,始终无法达标的次仁苍决狼狈极了,她想要逃避,她流泪抱怨,但没有选择放弃。最终,她超越自我完成了这次挑战,膝盖上早已满是淤青。“你看,我说了,一次做不到不要放弃,一直坚持,你总可以过得去!”在一旁全程陪练的杨祥国称赞道。

“虽然在体能上落后于其他人,但我已经超越了当时的自己。”次仁苍决感慨,从那以后,她便拥有了不到最后绝不放弃的精神与坚韧的意志力。

这次训练中,人称“巡逻王”的教官杨祥国对自己的鼓励和指导令她无比感激与难忘,他的事迹更是成为次仁苍决未来路上跨越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

难忘的边境巡逻

刚到军营时,次仁苍决就听说了一些关于“巡逻王”的故事。

“他戍守边关20余年,在被称作‘魔鬼之域’的巡逻道上,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身上留下20余处伤疤。”

“这条西藏最险的巡逻道全长100多公里,需要6天5夜才能走完。由于路途中没有补给点,杨祥国和战友们需要负重35公斤物资行进。路上险象环生,有10余条冰河、8座终年不化的雪山,以及时常出没的毒虫猛兽和随时可能发生的泥石流雪崩,先后有10余名官兵牺牲在这条巡逻路上。”

“他先后带队拆除、销毁越线搭建占地设施200多起,3次逼退越线设点,维护了祖国尊严。”

流传在军营里关于杨祥国履行边防军人职责、捍卫祖国边境的一个个故事萦绕在次仁苍决心中,慢慢内化成她对军人神圣职责使命更为深刻的领悟,她说:“部队从来不是享受的地方,危险与艰辛才是寻常。军装从来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件衣服,它代表着军人的身份与职责,象征着军人的精神与灵魂,意味着坚守、奉献和牺牲。”

2020年8月,次仁苍决主动请缨去边境线上巡逻。为期三天两夜的巡逻中,她和战友背着30公斤背囊,挂着枪,穿过村子,从油柏路到泥泞的山路,他们穿越丛林、淌过冰河,“用手拖着彼此的脚爬过泥泞的路,踩着彼此的脚淌过冰河”。在途中遇到道路坍塌,他们无数次地跌倒又爬起。

在感觉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次仁苍决脑子里无数次想到“巡逻王”戍边卫国的事迹,“巡逻、执勤,就是寸土不让、寸土必争,不能把祖国的领土守小了。”

“在展开五星红旗宣誓我国领土主权的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战士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到达目的地那一刻,次仁苍决热泪盈眶。这条路,心理素质弱的人走不下来,体能差的人走不下来,没有敌情意识的人也走不下来。

每天早上起床洗漱、打扫卫生之后,次仁苍决总是很快速地吃早饭,为的是可以挤出10分钟到书房读书的时间。她除了关注新闻类的内容,还喜欢阅读哲学类和名著类的书籍。训练之余,她还学会不少技能,例如种植蔬菜、放牛、打扫猪圈、砌墙。转眼间,服役期已满,留队还是复学?权衡了种种之后,她仍然想完成自己的学业,增加个人的知识储备。所以,即使心中充满诸多不舍,她还是选择重返校园完成学业。

对次仁苍决而言,两年的边防生活有太多难忘的回忆。高海拔训练,让这个西藏姑娘感受到了什么叫缺氧,难忘那种“三分之一空气被抽掉”使人胸闷的感觉;难忘在炎热的夏天手握滚烫的钢枪在岗亭里站岗,闷热难熬的感觉;难忘背着30公斤的背囊、挂着枪徒步行军20公里,刷新身体极限的感觉。两年的种种经历铸就了一位边防战士,让她永远铭记军人的誓言。退伍不褪色,军人的血性早已融进骨子里。

在经历了时间和实践的洗礼后重回校园,次仁苍决第一时间决定加入学校国旗护卫队,并担任副队长。“我希望将部队教给自己的坚强、勇敢、忠诚、奉献的品质带到校园,鼓励更多大学生在青春美好的时光中,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参军的经历也在改变着次仁苍决的人生轨迹。

大学毕业后,次仁苍决报考了国家公务员,工作地是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政府,又一次回到了自己曾经服役的地方。当她以一名乡镇干部的视角去了解这个位于西藏的边陲之地时,她再次发现这片土地的动人之处。

“玉麦乡海拔在3500米以上,四周被海拔四五千米的群山环绕。由于气候恶劣,这里每年有6个月时间都处于大雪封山的状态。”次仁苍决介绍,“20世纪90年代,这里没有任何交通便利,所有物资都只能从山里背回,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岛’,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工作之余,次仁苍决喜欢自己去乡史馆看看。玉麦曾被称为“中国人口最少乡”,是全国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建制乡。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藏的民主改革让玉麦乡的农民翻身做了主人。1959年玉麦乡成立,桑杰曲巴被任命为乡长,他和两个女儿卓嘎、央宗在此守边32年,保住了祖国3644平方千米的领土。

桑杰曲巴和他两个女儿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962年,桑杰曲巴的大女儿卓嘎一岁多时,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响,桑杰义无反顾前线支援,等一切恢复平静后的第二年,二女儿央宗出生。由于玉麦乡条件实在艰苦,当时几十户人家陆续搬到了山里的曲松村里,桑杰曲巴作为乡长,选择带着家人坚守在这里。后妻子和最小的女儿因为环境恶劣意外去世,身边所有人都在劝他离开,但桑杰曲巴始终没有动摇。他说,玉麦乡是自己的家乡,玉麦乡作为祖国的边境,如果连作为乡长的他也跟着离开,这里很快就会变成外国人的地盘,他要守住自己的祖国和家乡。”

次仁苍决总会被这个故事一次次打动。“父女三人除了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之外,还需要面对时不时出没的野兽。如果放牧走得稍远一点,很可能就会遇到外国巡逻的士兵。即使危险重重,桑杰曲巴仍然坚持定期巡山,他会带着女儿故意把家里所有牦牛全都赶到南边的山谷里,这样做的目的是震慑那些不怀好意的外国人,警告他们这里是中国的地盘。”

作为玉麦乡政府党建办的干部,次仁苍决有时会亲自做乡史馆的讲解,这是她最喜欢的工作之一。“巡逻时,为了宣示领土主权,桑杰曲巴特意购买了一块红布,并亲手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玉麦乡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出现了,从此之后‘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种子,开始在姐妹俩年幼的心里悄悄生根发芽。阿爸会亲手缝制国旗,他们在巡边时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沿路挂上,就这样一点点插遍了玉麦乡的每一处深谷和密林。在阿爸的影响下,姐妹俩也和阿爸一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开始和阿爸一样树立了坚定守护边疆的信念。”她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父女三人的故事,也分享自己守护边疆的信念。

“姐妹俩时刻牢记父亲生前的嘱托,接过父亲的职责和使命,在茫茫高原中走过了阿爸曾经巡边的每一寸足迹,如同高原上顽强生长的格桑花,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而在他们父女三人近半个世纪的坚守下,日拉雪山的国土一寸也没有弄丢。”次仁苍决感叹于父女三人两代的努力下,玉麦乡的一步步变化。随着国家固边富民政策的实施,政府在玉麦乡建造了新房,修通了公路,成立了第一家商店、第一个派出所和卫生室,有了第一所学校。2019年,玉麦乡实现通水通电。次仁苍决介绍,玉麦乡从“三人乡”变成居住着60余户村民,生活终于不再像从前那样艰苦和寂寞,戍边的队伍更加坚强并逐渐壮大。“这里的人们很多都被卓嘎一家的戍边精神深深打动,每个人都是义务守边人员。”

“父女三人几十年来的风霜雨雪和默默守护,全都来源于内心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祖国的热爱。”以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卓越的实际行动演绎的“玉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玉麦人,让爱国守边的红色基因在这里生根发芽、代代相传,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如今,次仁苍决也成为新一代玉麦的守护者和建设者,为玉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次仁苍决回到玉麦乡还不到一年,负责党建工作。从军的经历锻炼了她强烈的意志力和责任感,对于上级交代的任务,她会干净利落地高质量完成,待人接物的热情诚恳也赢得了当地人的喜欢和尊重。她说,将来想驻村,想与群众的距离更近一点。

次仁苍决介绍,2020年玉麦乡已经修通柏油公路,交通方便,还开发了民宿,由她曾经服役的部队援建,乡民们增加了不少旅游收入。

玉麦乡一年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雪季,一个是雨季。气候寒冷潮湿,次仁苍决的着装习惯变成穿冲锋衣。工作之余,她喜欢爬山,从日拉山的山脚下爬到半山腰,俯瞰整个乡镇的风景,这片高远秀丽的土地仿佛闪耀着光辉。她不禁想起一句话,“天空无言,千言万语化作挺立的坚守,群山无言,艰难困苦化作对祖国的满腔热血与忠诚”。

“以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政府干部的身份再次踏上了这片祖国的边陲之地,参与边陲的建设和发展,是我的幸运。边境是一片广阔的舞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力所能及为乡村发展做点有用的事情,是让我在这里坚守的动力。”次仁苍决以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旺盛的生命激情,充足的工作动力,积极投入守边固边的实践,继续在边陲坚守着、奋斗着。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4年第10期 ]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