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儿童剧,不一样的教育

“奖励机制对孩子短期有用,可是能帮助他们长远的情绪和生活管理吗?”“奖励的本质是操纵孩子,让孩子习惯于考核机制,他们在竞争的环境中关心结果,而非自己的兴趣。”“孩子渴望表扬,产生成瘾依赖,这是否降低了他们内在的自驱动机?更大的危机是他们因此放弃了主动思考。”“怎样让孩子对当下产生兴趣?怎样让孩子们体会到价值感,学会把握生活和人生的主动权?”在10月23日这场中国福利会和荣威·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举办的“特需儿童戏剧艺术启发大师班”上,英国戏剧导演、教育家克里斯托弗·戴维斯(Christopher Davies)和Bamboozle剧团不仅提倡为特殊儿童创造充满爱与鼓励的艺术环境,也提出了挑战世俗认知的教育观念。

特殊儿童也该得到属于他们的温暖舞台

正在进行中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现场,不断有国内儿童剧场的节目制作人询问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你们做了汉化版的特需儿童剧目,能到上海之外的城市巡演吗?中国各地的特需儿童家庭数目庞大,然而,能给这个群体提供美好艺术体验的项目太少了。

这个周末,Bamboozle剧团将在上海演出户外沉浸式戏剧《火鸟》,这部大型偶剧给孩子们制造视觉、听觉和触觉的丰富感官体验,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融合儿童剧”,主创希望患有学习障碍的特殊儿童和普通孩子一起参与到这场互动表演中。这是八年来,剧团和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合作的“海星之愿”第五部特需儿童公益戏剧。

2017年4月,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引进了《可爱的农庄》和《暴风雨也不怕》,《可爱的农庄》专为脑瘫和唐氏综合症儿童演出,《暴风雨也不怕》适合孤独症谱系儿童。这两部作品在当时的国内儿童剧领域是前所未有的,由于观众是特需儿童,每场观众仅有六组家庭。经过41场演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海的242个特殊儿童家庭拥有了“第一次的剧场体验”。这些孩子的家长第一次体会到:可以把孩子带到公共文化空间而不必担忧被排斥,可以不必在公开场合约束孩子“不要哭,不要叫,不要激动,不要影响别人”,他们的孩子也可以在剧场里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和快乐。

这两部作品首轮演出引发的反响,促使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推出“海星之愿”特需儿童艺术公益项目,因为,在一座儿童友好城市,剧场不应仅为健康儿童服务,特殊儿童也该得到属于他们的温暖舞台。“海星之愿”这个名字来自Bamboozle剧团艺术总监克里斯托弗·戴维斯分享的一个故事:在英国沿海,无数海星在涨潮时被冲上海滩,之后被太阳晒死。有个妇人坚持每天到海边捡起海星,把它们丢回大海。她知道自己救不了很多海星,但是,“对于被我扔回大海的海星,这样做有百分之百的意义。”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把这个给特殊儿童的戏剧公益项目起名“海星之愿”,意思就是即便能够覆盖到的受众范围有限,但是进入剧场的特殊儿童得到了百分百的艺术关爱。

进入第八个年头的“海星之愿”,持续引进并汉化特需儿童剧目,包括《可爱的农庄》《暴风雨也不怕》《月亮上的歌》和《温柔的巨人》,打造“融合”的剧场公共环境,为上海的特需儿童家庭累计演出415场,另有进校园和社区巡演51场,遍及上海16个区县的近2500个特需儿童家庭得到了戏剧体验。

和孩子在一起,胜过任何奖励

进入专业儿童剧领域之前,克里斯托弗·戴维斯是资深的小学教师,他认为戏剧既是艺术体验,也是一种教育方法论。他从1994年至今的30年里,致力于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为孩子们提供多感官的戏剧体验。从2017年到2019年,他在连续三年的“特需儿童艺术教育论坛”中,和中国同行探讨“如何为特需儿童创造更多可能性”“戏剧对特需儿童生活的影响”“戏剧帮助特需儿童融入社会日常”。今年,“特需儿童戏剧艺术教育大师班”重启,老先生面对一群年轻的特殊学校教师和仍在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他并不讳言,自己专注于对“谱系障碍学生”的艺术教育,是出于对英国整个教育体系的失望:“对孩子的评估取代了教育,而特需孩子甚至被挤出评估系统。这是充满偏见的标签。”

他和年轻的教育工作者们分享了一个颠覆公众认知的教育实验:给一群孩子分酸奶,把他们分成三组,一组被告知“吃完酸奶会被表扬”,另一组许诺“吃完酸奶会有额外的巧克力”,剩下的一组什么要求都没有。实验结束,前两组孩子为了“奖励”吃掉了酸奶,但他们不喜欢酸奶。唯独最后那组自主决定要不要吃酸奶的孩子表示,他们很喜欢酸奶。戴维斯说,在英国,以及世界上更多的地方,广义的教育就像发给孩子的酸奶,儿童为了“奖励”在容忍而非真正享受到。他也因此给出了那些足以冒犯公众的结论:普遍存在的奖励机制破坏了孩子的自驱力和主人翁意识,孩子难以从拥有权力的成年人支配的“奖励”中获得价值感。

戏剧教育怎样“找补”?实践者跳出了“优劣判断”,专注于观察孩子“做了什么”。戴维斯让年轻的老师们现场做了个游戏,每人飞快地做个手工,然后两人一组,第一轮“具体描述对方做了什么”,第二轮“表扬和赞美对方”。所有参与者立刻发现,“表扬”的话术很快词穷,话语的奖励是空洞的。但认真地反馈“我看到了什么,我感受到什么,我关心你的意见”,让双方同时获得被重视的价值感。戴维斯总结道:这就是特需儿童戏剧在剧场里做的,艺术家、家长和孩子一起实现一场“真正的陪伴”,“我的时间交给你,我观察你,关注你。我们在一起,这胜过任何奖励。”

  作者:柳青

文:柳青图:剧场供图编辑:宣晶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于:上海

上一篇:不哄宝宝,也是一种伤害,别人不说,自己也要清楚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